商务部回应美方豁免部分关税,可以谈,但特朗普做的还不够?商务部这一记太极推手,把中美贸易博弈的本质扒得明明白白。4月13日,针对美方前脚豁免手机等20项产品关税、后脚却维持对华125%“对等关税”的操作,商务部发言人轻飘飘一句“这是美方修正错误的一小步”,背后藏着中国对全球经济格局的精准把控。 美方这次豁免的20项产品里,手机、笔记本电脑、半导体制造设备占了大头。 这些产品有个共同点——美国本土根本造不出来。以智能手机为例,苹果80%的产品在中国生产,若加征关税,一部iPhone价格可能飙升至3500美元,直接冲击美国消费者口袋。 说白了,特朗普政府是在科技行业的集体抗议下,被迫给供应链“松绑”。但所谓的“纠错”只针对特定产品,对中国输美商品的125%关税却纹丝不动。 这种“选择性豁免”暴露了美式霸权的底色:对自己有利的就调整,对中国不利的就维持。 更讽刺的是,美国一边豁免关税,一边又在4月10日将对华“对等关税”税率从41%提高到125%,上演了一场“左手减税、右手加税”的滑稽戏码。 面对美方的关税霸凌,中国的回应堪称教科书级别。4月12日,中方宣布将对美加征关税从84%提高至125%,并明确表示“美国输华商品已无市场接受可能性”。 这招“以牙还牙”直接戳中美国软肋——2024年中国自美进口额仅1435.5亿美元,而美国自华进口达5447.3亿美元,贸易逆差悬殊。 当美国大豆、棉花等农产品在中国市场遇冷时,得州农场主们的选票可不会答应。 更关键的是,中国同步发布《关于中美经贸关系若干问题的中方立场》白皮书,用6883亿美元的双边贸易额、93.1万个美国就业岗位等数据,把“美国吃亏论”驳得体无完肤。这种“数据打脸”的方式,比任何外交辞令都更有杀伤力。 美方的关税闹剧正在反噬自身。耶鲁大学测算,若全面实施“对等关税”,2025年美国通胀率将上升2个百分点,每个家庭年均多支出3800美元。 而中国这边,一季度中美贸易逆势增长4%,进出口规模达1.11万亿元,展现出强大韧性。这种反差背后,是中国对全球产业链的深度绑定——2024年中国进口额达18.4万亿元,其中53.6%来自“一带一路”国家,多元化布局让美国的“脱钩”企图落空。 当美国在俄乌冲突中消耗资源、在中东局势中分身乏术时,中国正通过RCEP、金砖国家扩容等机制,构建更具弹性的全球经贸网络。 这种“守正出奇”的策略,与当年在南海填岛建基地、在台海常态化巡航的逻辑一脉相承:先稳住基本盘,再寻找破局点。 翻看历史,1930年美国《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引发全球贸易萎缩,最终加速大萧条;2018年特朗普发动对华贸易战,结果美国农业损失1200亿美元,中国却借机完成产业升级。 如今的“对等关税”不过是历史重演,唯一的不同是中国已非吴下阿蒙。当美国企业为关税焦头烂额时,中国新能源汽车、光伏产品正以年均30%的增速抢占全球市场,这种“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打法,让美国的“极限施压”沦为笑柄。 商务部那句“回到平等对话的正确道路”,道出了中国的核心诉求。但对话的前提,是美国必须放下“关税大棒”。 正如外交部发言人所说:“中国从来不吃极限施压这一套!” 当美国政客还在沉迷“关税数字游戏”时,中国已在半导体、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突破,用实力证明:真正的底气,是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这场贸易博弈的结局早已注定。当美国陷入滞胀泥潭,当全球产业链加速“去美化”,中国的“以稳驭变”正在重塑世界经济秩序。 你认为,美国何时才会真正意识到,与中国对抗是一条死胡同?
商务部回应美方豁免部分关税,可以谈,但特朗普做的还不够?商务部这一记太极推手,把
寒月清辉洒落处
2025-04-14 19:27:48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