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着全世界的面,解放军向美方喊出一句话,现场外媒记者全都懵了!吴谦大校公开表示,

鲁滨逊每日日记 2025-04-14 19:29:45

当着全世界的面,解放军向美方喊出一句话,现场外媒记者全都懵了!吴谦大校公开表示,美国在违背承诺、背弃盟友方面,保持着令人瞠目结舌的记录,这话一出,外媒记者们集体愣住了。 现场外媒记者的集体沉默背后,是全球对美式霸权逻辑的深刻反思。基辛格那句“美国像喊‘狼来了’的小孩”的论断,正在被现实印证——德国车企集体搬迁中国工厂、沙特用人民币结算石油、印度与俄罗斯石油贸易激增,这些看似分散的事件,实则指向同一个趋势:信用破产的美国,正在失去对全球秩序的掌控力。 美国的信用危机,首先体现在对盟友的“战略欺骗”。以乌克兰危机为例,美国虽向乌克兰提供武器,却始终避免直接军事介入,这种“代理人战争”模式让欧盟陷入两难:既承担了能源危机的代价,又被美国利用为地缘博弈的棋子。德国前总理默克尔曾直言:“美国的承诺像沙滩上的城堡,潮水一来就消失了。” 这种信任危机直接反映在经济层面。2024年德国对华投资创历史新高,大众、宝马等车企在合肥、沈阳等地扩建新能源工厂,投资额超百亿美元。 与此同时,沙特与中国签署500亿人民币双边本币互换协议,2025年首笔原油贸易以人民币结算,打破了石油美元的垄断。印度更不顾美国制裁,2024年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占比从1%跃升至45%,用卢布结算规避美元风险。 美国的信用崩塌,更深层源于其财政的不可持续。截至2025年3月,美国联邦债务突破36.2万亿美元,占GDP的123%,仅2025年到期债务就达9.2万亿美元。 高盛警告:“美国正陷入‘债务-通胀’的恶性循环,利息支出将吃掉全部财政收入。” 为转嫁危机,美国采取“关税武器化”策略,2025年4月对欧盟、东盟等贸易伙伴加征10%-46%的关税,引发全球反弹。 欧盟迅速反制,对210亿欧元美国商品加征25%关税;越南取消对美关税,转而与中国签署自贸协定;加拿大甚至竖起“拒绝霸凌”的标语,对美商品加税25%。这种“以邻为壑”的政策,让美国盟友意识到:依附美国的代价,正在超过收益。 当美国挥舞关税大棒时,全球“去美元化”浪潮已不可逆。中国与东盟贸易中人民币结算占比达55%,上海合作组织覆盖全球40%人口,加速推动本币结算。 俄罗斯能源贸易中美元占比从80%降至30%,伊朗、委内瑞拉等国也加入弃用美元行列。 更具标志性的是,德国车企将供应链向中国转移,日本丰田在华设立纯电研发中心,这些动作背后是对美元体系的“用脚投票”。 这种趋势在金融市场尤为明显。2025年4月,中国持有美债规模降至7590亿美元,创2009年以来新低;日本连续24个月减持,持仓降至1.07万亿美元。 摩根大通警告:“美元霸权的根基正在动摇,信用危机可能引发全球货币体系重构。” 美国的困境,与当年的大英帝国如出一辙。19世纪末,英国凭借海军霸权和殖民体系建立全球秩序,却因过度依赖武力扩张、忽视信用建设,最终在两次世界大战后丧失主导权。 基辛格曾指出:“霸权的维系不仅靠航母,更靠盟友的信任。” 如今,美国的“单边主义”正在重蹈覆辙。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导致盟友离心,拜登政府的“印太战略”被批“空洞无物”。 更致命的是,美国在军控领域“毁约退群”,如在菲律宾部署中导系统,直接冲击地区安全格局。这种“强权即公理”的逻辑,让国际社会看清:美国维护的不是规则,而是自身私利。 从吴谦大校的直言到基辛格的警示,从德国车企的搬迁到沙特的人民币结算,这些现象共同勾勒出一个趋势:信用正在成为大国博弈的核心竞争力。 美国若继续沉迷于“美国优先”的零和思维,终将步大英帝国的后尘,沦为孤家寡人。 而中国通过“一带一路”、RCEP等合作机制,正在构建一个以信用为基石的新型国际关系。 当全球80%的国家拒绝选边站队,当美元霸权的根基松动,我们不禁要问:失去信用的美国,还能靠航母舰队维持多久?

0 阅读:5
鲁滨逊每日日记

鲁滨逊每日日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