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女子为了和丈夫团聚,辞掉城里的医生工作,来到了偏远的山村开小诊所。可是诊所才刚开2 个月后,丈夫就接到调令通知要调走。女子想跟丈夫一起走,可是村民的举动惊得女子目瞪口呆。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即便多年过去,钟晶依旧记得那一幕。 那天,诊所外面聚集了很多村民。 他们有的是来主动清掉欠诊所的钱、有的则是邀请钟晶去他家中吃饭。 还有的人,手里拿着鸡蛋、蔬菜、大米,希望能够将钟晶留下来。 村民们的举动让钟晶红了眼眶,也让她的内心开始动摇。 后来,一位九十多岁的奶奶一针一线、亲手缝制了一双黑色布鞋。 她明明眼睛不好,但是却还是拄着拐杖,亲手给钟晶送了过来。 也正是这一双鞋,让钟晶下定决心留下来。 在这个村子里,钟晶一干就是十几年。 钟晶家中三代行医,她也继承长辈们的衣钵,考上了医科大学。 毕业之后,她被分到了城里的一家医院中工作。 在这里,她遇到了自己的爱情。 丈夫在乡镇中工作,两人许久才能见上一面。 2008年,为了和丈夫团聚,钟晶辞掉了城里的工作,去了丈夫工作的龙河村。 实际上,在2006年的时候,钟晶就已经来过这里。 她对这里的第一印象,就是医疗资源非常落后。 龙河村气候湿润,村民们风湿病频发。 但是,因为位置偏僻,大家都不愿意去城里治疗。 还有些女孩子,一直在被妇科疾病困扰。 她们不好意思去医院,只能默默忍受。 结果,小问题被拖成大问题,甚至还因为病情的恶化造成了不孕不育。 因此,在到了龙河村之后,钟晶就一直致力于建立一所能够新农合报销的诊所。 她将自己工作攒下来的两万元全部拿了出来,这才终于将诊所开了起来。 但是,村里人对这个年轻的医生并不信任。 到了万不得已必须要去医院的时候,他们宁愿赶几十里的路去城里,都不愿意来到钟晶这里看病。 这让钟晶非常苦恼。 后来,她想了一个办法。 村民们有什么病,都可以来免费抓药。 如果认可她的治疗,第二次来复诊的话就要正常收费。 慢慢地,来诊所中看病的人越来越多。 村里大部分人都是苗族,不懂得汉语。 钟晶就只能通过手势交流,或者请4懂汉语的苗族学生来帮忙翻译。 村里有一位四十多岁的人,患风湿病已经12年。 这些年里,他在治疗上花了上万元,但是都没有很好的效果。 他决定到钟晶那里试一试。 结果钟晶给他开了20元6包的药。 一个疗程下来,他的风湿病竟然好了很多。 他又介绍了其他朋友去找钟晶,大家的反馈都很不错。 就这样,钟晶的口碑慢慢传开,村民们也越来越相信她。 然而,在她来到龙河村第6个月、诊所刚开两个月的时候,丈夫又被调到了60公里外的其他地方。 尽管钟晶想跟着丈夫一起去,但是还是被村民们的真诚所感动,最终决定留了下来。 这些年里,她一直住在诊所中,以便村民们随时都能找到她。 不忙的时候,她还会带着药箱、血压计等,到村里挨家挨户看病。 走访看病这么多年,每一家有什么情况,她都记得一清二楚。 有时候老病人没有及时来复诊,她还会打电话提醒对方。 在2010年的国庆期间,钟晶还自掏腰包,专门从城里请来了妇科专家给村民们坐诊。 她真心对待村民,村民们也都将钟晶当成了自己家里人一样对待。 每次钟晶去挨家挨户分发药物的时候,老乡们就会给她塞各种各样的食物。 村里的老人怕她一个人在这里孤单,还会专门在晚上到诊所中和她聊天。 钟晶是乡村医生的典范,她的用心和付出,不仅被龙河村百姓记在心里,也打动了很多人的心。 主要信源:(中国日报网——医生的爱是治愈村民最好的药)
泪目了,长沙街头,男子带二个孩子夜晚摆地摊,大的孩子三岁,小的抱怀里只有10个月
【4评论】【1点赞】
用户10xxx36
[赞][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