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与东盟贸易互补不断增强 近年来,我国与东盟的贸易合作成果斐然,彰显出强大的发展潜力与活力。
从资源禀赋来看,我国在制造业领域实力雄厚,拥有完备的产业体系,在电子、机械、汽车等行业具备突出优势;而东盟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如石油、天然气、矿产、木材以及农产品等,是全球重要的资源供应地,像泰国、越南是全球主要大米出口国 ,印尼、马来西亚是棕榈油主要生产国。这种差异使得双方在资源类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往来中,能各取所需,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
在产业结构上,我国在中高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不断突破,5G、高铁、移动支付、人工智能等技术处于世界领先,能够为东盟国家提供技术密集型的中间产品、先进设备和技术支持;东盟部分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比较优势,如越南、柬埔寨、菲律宾等国在纺织、服装、电子组装等行业凭借丰富劳动力资源和较低生产成本,承接产业转移,双方产业间形成了良好的上下游合作关系,共同融入全球产业链。
2025年一季度,东盟继续稳居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进出口1.71万亿元,同比增长7.1% ,占我国整体外贸的比重提升到16.6%。其中制造业产品占我国与东盟贸易的比重达到90.1%,我国对东盟出口平板显示模组、汽车零配件、锂电池增速都超过2成;自东盟进口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的零部件、印刷电路、纺织原料等保持增长。自2017年以来,东盟已连续8年成为我国农产品第一大贸易伙伴,今年一季度,我国自东盟进口农产品526.5亿元,增长13.8%;对东盟出口农产品379.2亿元,增长1.4% ,双方优势农产品满足彼此多样化需求。
目前,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已经实质性结束,未来双方还将在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供应链互联互通等新兴领域不断挖掘合作潜力,拓展互利合作,在标准和规则等领域加强互融互通。相信我国与东盟携手共进,必将在贸易合作上创造更多辉煌,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