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赵章成既不识字又不会带兵,既不懂重炮又不会指挥炮兵部队,可他却在新中国建立后被任命为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大授衔时还被授予少将军衔,这是怎么回事呢? 赵章成出生于河南洛阳一户农家,因生活所迫,在1927年投到冯玉祥的麾下。当时冯玉祥为扩充军事力量组建了炮兵连,于是身强体壮的赵章成就被选为了炮兵。 冯玉祥不仅购置了迫击炮等大炮,还请来炮兵教官训练赵章成等人。赵章成喜欢迫击炮,于是他上课特别认真,而且在试射时,更是按教官讲授的要点操作,结果命中率还不错,这也让他对迫击炮的兴趣更加浓厚。 自那时起,赵章成就开始摆弄迫击炮,他不断向教官请教定位瞄准和计算距离等技巧,如此通过反复的琢磨和训练,赵章成很快就成为了炮兵连的佼佼者。 1931年,赵章成随部队前往江西参加“围剿”红军的战斗,结果在战场上被俘,经过红军感化,他主动加入了红军队伍。 当时红军的武器装备还很匮乏,仅有的几门迫击炮还是从国民党手里缴获的战利品,不过都知道迫击炮厉害,但没人会用,所以赵章成就成了炮兵骨干。 1931年,赵章成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到开始长征的时候,凭着战场上出色的表现,他已经升任为红一军团炮兵营营长了。 在革命战争和抗战期间,赵章成在战场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不仅大大减少了我军的伤亡,还为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 比如1935年强渡大渡河。 当时红军疾行到大渡河畔,此时前有川军重兵防守,后有国军穷追不舍,而大渡河水流湍急,地势险峻,再加上只有一条船,可以说形势十分严峻。 这时,红一团的18名渡河突击队员冒着敌人的炮火已经顺利登上北岸,然而川军的火力压制却让他们动弹不得,如果不能消除敌人的火力,这18名勇士就有牺牲的危险。 紧要关头,红一团团长杨得志命令赵章成赶紧开炮。 当时炮兵部队由于掩护队伍,已经打得只剩下3发炮弹了,且迫击炮在运输的过程中,底座和零件也都受到损坏。 赵章成深知战斗能不能取得胜利,就要看这3发炮弹了,于是他沉着冷静地扶着炮管,在没有依托的情况下瞄准发射,结果3发炮弹全部击中敌人的机枪火力点,十八勇士也趁机发动进攻,迅速占领北岸,让红军得以顺利渡过大渡河。 赵章成在红军队伍中3炮成名,就连毛主席都对他夸赞不已,还专门签发命令,授予他“神炮手”的光荣称号。 抗战时期的赵章成也做出了巨大贡献,比如1940年的百团大战。 当时赵章成担任129师炮兵主任,他负责率领炮兵连攻打榆辽公路中段的日军据点。 这个日军据点的碉堡是双层夹壁,坚不可摧,普通炮弹根本奈何不了它,而日军躲在碉堡里不仅火力凶猛,还不顾国际公约对我军使用了毒气弹,导致我军伤亡惨重,不得不改进攻为围困,等待援军到来。 这时最着急的就是赵章成了,他见炮弹炸不毁日军的碉堡,便开始寻找破解的方法,还别说他脑子确实好使,他找附近百姓要了20斤干辣椒来,然后和战士们一起把干辣椒研磨成了辣椒面,随后他将炮弹里的弹药卸下一部分,然后将辣椒面装进去,组装了20枚“辣椒炮弹”。 等到再次进攻的时候,赵章成将发射阵地向日军的碉堡推进到150米,然后才进行瞄准射击,果然炮弹虽然对碉堡的影响不大,但炮弹里的辣椒面却呛得日军鬼哭狼嚎,他们以为这是生化武器,吓得连滚带爬跑出了碉堡,而我军也趁机一举将他们歼灭夺得胜利。 不过,赵章成创造神话的一战还是关家垴战役,也是百团大战的最后一战。 当时日军居高临下,占据了有利地形,而我军几次冲锋都因对方火力太强没能成功,这时赵章成带着6名炮兵悄悄摸到了敌人背后的断崖下。 然而从断崖下向敌人发射炮弹,一方面炮弹没法寻找支撑点,另一方面也调整不了炮弹的角度,所以炮兵们根本没办法开炮。 赵章成见状,他先是观察了与日军的距离,随后他卸下了迫击炮的底座,单手抱住炮筒,并将炮筒倾斜到88.5度,不得不说这几乎垂直的角度发射出去的炮弹,很有可能会落回来。 显然赵章成也知道有难度,所以他抱着炮管,让6名炮兵给他供弹,在短短6分钟的时间里就将242枚炮弹发射完,且所有的炮弹都精准地落在了日军的阵地上,原本嚣张跋扈的日军被雨点一样密集的炮弹顷刻间送上了西天,仅有两名日军受伤被俘,他们惊恐地连声说,太可怕了,光是看到炮弹满天飞,也不知道究竟有多少门炮,四面八方地打过来,一下子人就死完了。 新中国成立后,立下赫赫战功的赵章成被任命为西南军区炮兵副司令员。 不过,赵章成虽然是个神炮手,但由于没有文化,再加上解放战争时期就开始用威力更大的重炮了,所以他既没有理论著述,也没有带兵,尽管如此,在1955年大授衔时,赵章成仍毫无争议被授予了少将军衔。 1969年,赵章成病逝后,他的骨灰被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骨灰堂第一室,与朱德等高级领导人等齐聚一堂,自然这也是这位神炮手理应享有的尊荣。
1943年,新四军活捉了国民党副总司令韩德勤,陈毅愁眉不展,想装作不认识放他走,
【5评论】【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