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毛主席逝世前,给徐向前发去绝密电报,19字让徐帅泪流满面 1976年对中国而言是充满悲痛的一年。1月8日,中国深受人民爱戴的周恩来总理在北京逝世,结束了他78年的人生旅程。周总理一生致力于国家的革命和建设,他的去世使全国上下都陷入了深切的哀悼之中。总理生前的亲密战友和中国的领导人毛泽东对这一损失感到格外沉重,当听到周总理逝世的消息时,他悲痛欲绝。 7月6日,朱德元帅也在北京去世。作为中国革命的另一位重要领导人,朱德的去世再次使毛泽东心情沉重。朱德和毛泽东共同经历了许多艰苦卓绝的革命岁月,他们的友谊深厚,共同的理想和斗争使他们形成了特殊的情感纽带。 在这一年的6月1日,毛泽东自己也经历了健康上的严峻考验。突发的心肌梗塞使他一度陷入昏迷,中国中央政府立刻启动了紧急医疗措施。这次病发让整个国家领导层感到了未来可能发生的严重后果。尽管医生团队的及时介入使毛泽东渐渐恢复,但他的健康状况依然是悬而未决的巨大隐忧。 毛泽东对于生老病死的态度非常坦然。他常对身边的人说,这些都是人生的自然规律,他不在乎个人的寿命长短,而是更关心自己的去世后如何被世人评价。尽管身体日益虚弱,毛泽东依然坚持工作,他的工作态度和对人民的关怀始终没有改变。在视力受损严重,需要进行白内障手术期间,他仍旧通过助手的帮助审阅文件,继续履行他的职责。 1976年7月28日,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地震毫无预兆地袭击了河北省唐山市。这场灾难摧毁了整个城市,数十万人在睡梦中失去了生命,幸存者面对满目疮痍的家园,感到无比绝望。 远在北京的毛主席得知唐山的惨状后,悲痛欲绝,嚎啕大哭。这是他身边工作人员第一次看到他如此失控。爱民如子的主席万分牵挂唐山人民的安危。 中央高层领导迅速做出反应。国务院总理华国锋在地震当天就向毛主席提交了救灾方案。北京军区司令员陈锡联在凌晨时分就派遣肖选进将军赶赴唐山前线指挥部,组织抗震救灾。 从唐山逃出生天的矿工会副主席李玉林,冒着余震的危险,驾车向北京疾驰,向党中央报告唐山的惨状,恳请派兵增援。他的及时行动为抢救工作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大批解放军战士、医疗队、工程队火速开赴唐山救灾。他们徒手在废墟中挖掘幸存者,直到双手鲜血淋漓。矿务局的救护队也调往唐山参与救援。伤员们躺在学校操场等空地上等待救治,呻吟和哭泣声不绝于耳,宛如人间炼狱。 盛夏的高温中,尸体迅速腐烂,弥漫着难闻的恶臭。但救援队伍和幸存者并没有退缩,他们不分昼夜地工作,只要听到一点响动就开始发掘,期盼着废墟下还有生还者。解放军战士们挥汗如雨,衣服上结出了厚厚的盐晶,裤管能直挺挺地站立。 四面八方捐献来的物资和慰问信,给了灾区人民极大的鼓舞。党中央也派出以华国锋为首的慰问团,冒着余震探访重灾区,向大家传达毛主席"人是最宝贵的因素"的教诲,鼓舞大家重建家园。 在毛主席生命的最后阶段,他身体虽已疲惫不堪,双眼因白内障模糊,却仍坚持起床批阅文件,以履行他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发生后,中央办公厅特地起草了一份关于地震救援的文件,这份文件也成了毛主席生前批阅的最后一份文件,这份文件于8月18日起草,随后下发给了地方行政机构。 随着病情的恶化,毛主席逐渐失去了自主办公的能力,甚至连说话和写字都变得困难。尽管如此,他仍然不愿放弃,继续通过阅读书籍和报告来关注国家大事。在他的身边,负责照顾他的护士们多次劝他休息,但都被他婉拒。 1976年8月26日,毛主席的心脏病再次发作,虽然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昏迷状态,但幸运的是及时救治使他暂时脱离了危险。即便在这种危急时刻,他仍要求工作人员为他提供书籍阅读。进入九月后,毛主席的健康状况更是急转直下,他的饮食需要通过助手喂食,最终甚至需要通过鼻饲管来补充营养。清醒的时间越来越少,他常常会陷入昏睡。 9月8日,毛主席几乎处于濒死状态。根据他的卫士兼理发员周福明的描述,尽管毛主席已无法说话或书写,但他仍然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时事的关注。那天,毛主席在纸上划了三横,随后用手指敲击床头三下,这种方式被周福明解读为对当时正在参加大选的日本首相三木武夫的关注。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毛主席还向中央军委的徐向前元帅发出了一份重要电报,内容简单却意义重大:“全国,全军要进入一级状态,一级战备,保持稳定。” 徐帅在接到电报后不禁流下了泪水。毛主席深知自己的离世对国内外都将产生巨大影响,因此他特别嘱托徐向前保证国内局势的稳定。 1976年9月9日凌晨零点十分,毛主席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
1976年毛主席逝世前,给徐向前发去绝密电报,19字让徐帅泪流满面 1976年对
趣叭叭呀
2025-04-15 11:09:11
0
阅读: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