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冰心长子趁妻子出国,将比自己小40岁的女人带回家过夜。后来他为了分割

张梁看历史故事 2025-04-16 00:01:20

1997年,冰心长子趁妻子出国,将比自己小40岁的女人带回家过夜。后来他为了分割房产,对患癌的妻子纠缠6年之久,而冰心对此袖手旁观。谁料冰心去世后,她的孙子却用8个字就狠狠打了她的脸!   冰心,原名谢婉莹。   她在烟台的家塾接触到了《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名著。   七岁时,她便已涉猎这些经典作品,并开始接触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说部丛书”。   1912年,她考入了福州女子师范学校预科。   1913年,她随父亲迁至北京,进入贝满女中,随后在协和女子大学继续深造。   五四运动的爆发为她提供了更加激烈的思想碰撞。   她开始发表一些重要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两个家庭》和《超人》,以及小诗《繁星》《春水》。   1923年,冰心踏上了出国留学的旅程。   她的作品《寄小读者》开始陆续面世。   1929年,冰心与吴文藻结婚。   婚后的冰心继续创作,她的小说《分》和《我们太太的客厅》等作品都取得了不小的影响。   1932年,她的《冰心全集》由北新书局出版,这部作品将她的小说、散文、诗歌分别集成三卷。   1938年,她和家人一起迁移至云南,随后在1940年定居重庆。   在这一时期,冰心积极参与文化救亡活动,她在新生活运动妇女指导委员会中担任文化事业组组长。   1946年,冰心与丈夫吴文藻一同赴日本,冰心在东京大学担任讲师,成为首位外籍女教师。   1951年,冰心回到北京。   在此后的岁月里,冰心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先后访问了印度、日本、瑞士、法国、埃及、英国、苏联等国家。   她的作品在世界各地传播。   冰心也是中国现代翻译界的杰出人物。   冰心在1920年首次提出了翻译的三原则:顺、真、美。   她强调,翻译需要“顺”,即译文应简洁流畅。   而“真”则要求翻译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思想与意境。   “美”则是指译文在保留原意的同时,要具有文学的美感。   她曾在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并深入研究莎士比亚的作品。   尽管莎士比亚的作品被她背诵得熟记于心,冰心并未选择将其作为自己的硕士论文主题,而是决定翻译中国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漱玉词》。   《漱玉词》包含了复杂的用典、比兴和音律等特点。   在哈佛大学的图书馆,她只找到了一些法语版的李清照词的翻译,但这些翻译无法准确传达李清照词中的意境。   她最终选用了王鹏运编纂的《漱玉词》原版作为翻译的蓝本。   她的导师罗拉·希伯·露蜜斯博士为她的翻译提供了重要的学术指导。   冰心的翻译方法明确、精确,她放弃了保持原文音韵的要求,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在词的情感和意境的传递上。   这种翻译方式最终形成了一种长短不一、充满韵律感的英文格律诗。   冰心的翻译成果在学术界得到了高度评价。   她后来的翻译工作,尤其是与吴文藻的合作,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还参与了多部重要作品的翻译,包括尼克松的《六次危机》和美国历史学家合著的《世界史》。   然而,冰心家庭似乎并不和谐。   2010年,冰心的孙子吴山带着几位朋友前往位于北京八达岭附近的中华文化名人雕塑纪念园,准备祭拜祖父吴文藻与祖母冰心。   然而,当大家都以为祭拜结束、准备离开时,吴山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红色油漆,在冰心和吴文藻的墓碑上写下了“枉为人表,教子无方”八个字,甚至在墓碑上粘贴了一些印刷品。   甚至有朋友回忆称,他一度想砸掉冰心和吴文藻的雕塑,幸亏朋友们及时劝阻。   冰心和吴文藻育有三子女,其中吴平是唯一的儿子。   吴山是冰心的独孙。   吴平在接受了高等教育后,顺利成为新中国早期的建筑师。   此后,他娶了比自己小十岁的陈凌霞。   陈凌霞是一个温柔贤惠的妻子,事业上也颇有成就,两人共同建立了一个看似幸福的家庭,育有一子一女,儿子便是后来成名的吴山。   然而,吴平不仅在婚姻中背叛了陈凌霞,还在她生病时对她漠不关心。   陈凌霞选择忍让,她知道此时提出离婚会对家庭造成很大的影响。   冰心去世后,吴平甚至与比自己小40岁的女秘书私会,陈凌霞卧病在床,吴平依然无动于衷。   吴山目睹了父亲的种种行为。   他从小便生活在缺乏父爱的家庭中。   冰心的家教严格,吴山从小便未能与祖母建立深厚的感情。   自2005年起,吴平多次向法院提出离婚申请,最终于2011年法院判决他们离婚。   陈凌霞与吴山两人相依为命,生活条件也异常拮据。   吴山年已不惑,事业也并不顺利,他始终无法释怀对父亲的怨恨。   于是,他选择在冰心的墓碑上留下“枉为人表,教子无方”的字句。   参考文献;[1]赵慧芳,许舒婷.现代文学场域中冰心姐弟的文学实践[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45(2):92-98    

0 阅读:40

猜你喜欢

张梁看历史故事

张梁看历史故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