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这辈子,其实真的挺享福 第一,李渊七岁继承国公,这是无数人奋斗一生都到不了的位置。 第二,无论改朝换代也好,还是保持隋朝统治也罢,李渊都无所谓,双方都带亲戚。 第三,统一天下的时间太短了,儿子能力太强。 第四,当了太上皇,除了没有权利,活的也是相当洒脱。 李渊的家族自北魏以来,便多有仕宦,世代为官。李虎,李渊的祖父,更是在与独孤信、宇文泰等人共同辅政时期,凭借战功卓著,被封为“八柱国”之一,此后北周建立,李虎被追封为唐国公,奠定了李家在朝中的地位。 而且李渊从小继承了这一尊贵的爵位,7岁时便被封为唐国公。成年后的他,性格豪爽洒脱,对人宽厚,这使他在隋朝的初期,能够迅速得到隋文帝的信任。 李渊与隋文帝的妻子独孤皇后有亲戚关系,这层关系让他在宫廷中的地位更加稳固,最终被任命为千牛备身——一职负责皇帝近卫的重要职位。 隋炀帝即位后,李渊的官位持续升高,无论他被派往何地,都能迅速建立起自己的威信,并广泛结交各地的豪杰英才。然而,这样的行为却让新上位的隋炀帝感到不安,对李渊产生了深深的猜忌。 在一次应召入京的途中,李渊因病未能及时赴见,这引发了隋炀帝的疑问。他通过李渊的外甥女询问李渊的状况,甚至出言询问李渊是否可能死亡。 这番话让李渊感到了深刻的恐惧,他开始放纵自己,尽情玩乐,同时开始广泛收受贿赂,污浊自己的行为,以图减轻隋炀帝对他的疑虑。 而李渊在武艺方面的造诣非常深厚,特别是在射箭上却有着惊人的才能。 有一年,盗贼悄然接近他的驻地,李渊仅带领十几名骑兵前去迎战。站在战场上,他的箭矢如同夺命的使者,连发七十箭,每一箭都取敌人性命,使得盗贼惊恐逃散,最终李渊大获全胜。 随后,李渊被调任太原留守。那时,各路豪杰纷纷揭竿而起,太原与朝廷的联系已完全断绝。在这种情况下,李渊派遣李世民等人四处招募士兵。同时,他还秘密召唤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回到河东,加强防御。 就在李渊筹备反击之际,王威和高君雅等人开始怀疑他的意图,密谋在晋祠祈雨时刺杀他。 然而,这个计划未能保密,消息被泄露,李渊得知后迅速行动,反控这些人勾结外敌,将他们一网打尽。 就在此时,突厥突然袭击,李渊利用这一机会,以名正言顺的方式处决了这些反叛者,并巧妙地使用空城计,成功地吓退了突厥军队。 七月,李渊任命李元吉为镇北将军,留守太原,而他自己则带领三万兵马向西进发。在霍邑,他遭到了隋朝大将宋老生的阻拦。 连绵的大雨使得道路泥泞,军粮运送困难,李渊曾短暂考虑撤回太,但在李世民的坚决反对下,他决定留下。最终,他在八月击败了宋老生,成功收复霍邑。 此后,南朝大将屈突通在河东布防,切断了通往关中的黄河浮桥,这直接威胁到了李渊的军事行动。 然而,关中的百姓厌恶隋朝的暴政,主动向李渊的军队提供船只,帮助他们渡过黄河。渡河成功后,李渊迅速打败屈突通,占领关中。 在隋炀帝被困江都无暇西顾的同时,李渊利用这一机会,迅速扩大了其势力范围。在占领长安后,他立代王杨侑为皇帝,自封为唐王。 在随后的南征北战中,李渊凭借这种统筹兼顾的策略,剿灭群雄,统一全国。然而,权力斗争并未就此结束。 在玄武门之变中,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李世民杀害。面对这一突发事件,李渊只能将皇位传给李世民,自己则退位为太上皇。 在唐初年间,李渊在长安的宫中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宴会,此时他已年迈,但依旧神采奕奕。李世民尽管通过政变获得了皇位但他对其父李渊的尊重与孝心始终未曾改变。 宴会中,李世民和皇后一同侍奉李渊,端饭夹菜,行为举止不带一丝皇帝的架子,完全按照家庭日常礼节进行。 在李渊的晚年,某次他在长安检阅军队后回宫设宴,邀请所有三品以上的官员参加。宴会上,李渊让突厥可汗起舞,南越酋长吟诗,乐声之中,他笑称:“胡、越成为一家,这自古以来便是罕见之事。” 李世民在席间也讲述了年轻时跟随父亲学习文武之道,随后一同征战,攻克了京城,他谦虚地将这些功绩归于父亲的智慧与策略。李渊听后,感到非常欣慰和自豪。 然而好景不长,次年李渊便染上重病,不久之后便去世,享年70岁。
1380年,70岁的宋濂被锦衣卫抓捕入狱。太子朱标跪着求朱元璋,痛哭道:“父皇,
【4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