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90岁的齐白石将年仅25岁的新凤霞引入卧室,并指向一个装满金钱的立柜:“这柜子里都是钱,你可以随意取用!”新凤霞的回应,很快来了。 1952年的北京,秋风卷着胡同里的落叶,跨车胡同15号的齐白石宅院却热闹非凡。90岁的齐白石,拄着拐杖,颤巍巍地领着一位年轻女子走进卧室。屋里光线昏黄,墙上挂着他未完成的虾图,墨香犹在。 他指着一个老旧的立柜,声音低沉却带着几分神秘:“凤霞,这柜子里全是钱,你想要多少,随便拿!”25岁的新凤霞,评剧舞台上的新星,愣了一下,脸上闪过一丝笑意,却藏着让人猜不透的心思。 她会怎么回应?这个柜子里的钱,又藏着怎样的故事? 那是个普通的秋日,齐白石的四合院里,炭炉上炖着白菜豆腐,院子里晾着刚洗净的菜叶——老爷子从不浪费,哪怕是包卤肉的叶子,也要洗净切碎下饭。他的节俭在北平画坛是出了名的怪谈:包装纸留着画草稿,米缸锁得比金库还严。 可这天,院子里却多了一抹亮色。新凤霞和丈夫吴祖光登门拜访,带来了几盒点心和一腔敬意。 新凤霞一袭素色旗袍,眉眼如画,笑起来像春天的杏花。她不是来求画的,而是吴祖光带她来见这位画坛泰斗。齐白石眯着眼打量她,听说过这位评剧小天后,却没想到真人比传闻更灵动。 他问了几句她的身世,得知她幼年丧亲、靠捡煤渣长大,6岁学戏,天不亮就吊嗓子,硬是凭着一股倔强成了舞台上的传奇。齐白石的眼神亮了,像是看到了一幅未完成的画卷,笔触鲜活,意蕴无穷。 “丫头,你这命,像是我的画,苦里藏着甜。”齐白石难得地笑了,当即拍板,要认她做干女儿,还要教她画画。新凤霞有些意外,却也欢喜,第二天便和吴祖光备好礼物,郑重行了认亲礼。 仪式简单,几盏清茶,几句寒暄,却让这对年龄相差65岁的“父女”结下了不解之缘。可这缘分背后,是否真如表面那般纯粹? 认亲后的第二天,齐白石把新凤霞单独叫进卧室。那间屋子小而拥挤,案台上堆着宣纸,墙角的立柜散发着淡淡的樟木香。齐白石打开柜门,露出满满的银元和纸钞,眼神里带着几分试探:“凤霞,拿吧,拿多少都行。” 新凤霞愣住了,空气仿佛凝固。她知道齐白石的“抠门”名声,也知道这柜子里的钱对他意味着什么——那是他在北平卖画几十年的积攒,每一枚银元都沾着他的心血。 新凤霞低头,轻轻摇了摇头:“干爹,您的心意我领了,可我和祖光不缺钱。这些钱您留着,养老用。”她的声音柔和却坚定,像评剧里的唱腔,字字入心。齐白石一怔,随即哈哈大笑,拍着她的手说:“好丫头,有骨气!”这一幕看似温馨,却在北平的文艺圈里掀起了波澜。 有人说,齐白石是真心疼这个干女儿;也有人窃窃私语,说老爷子动了别的心思,毕竟他那“风流”名声,早就传遍了大江南北。 新凤霞的拒绝,像是给这段关系画下了一道界线。她来齐宅的次数多了,学画、聊天,陪老爷子解闷,但从不逾矩。齐白石呢?他在新凤霞面前从不摆大师架子,教她画虾时,手把手地指点,偶尔还开玩笑: “你这虾画得比我还活,怕是要抢我饭碗了!”新凤霞笑而不语,心里却清楚,这位干爹的热情里,藏着复杂的情感。 齐白石的感情世界,像他的画,既浓烈又隐晦。他12岁迎娶童养媳陈春君,19岁圆房,陈春君为他生了5个孩子,操持家务,让他无后顾之忧地追逐艺术梦想。1919年,齐白石北漂,陈春君留在湘潭,怕他无人照顾,竟主动为他纳了18岁的胡宝珠为妾。 胡宝珠不仅照顾齐白石的生活,还天赋异禀,临摹他的画作几可乱真,陪伴他度过了创作的黄金期,生下7个孩子,直到43岁难产去世。胡宝珠死后,齐白石84岁时又与护士夏文珠同居7年,闹得满城风雨,甚至不惜为她下跪求爱,却终因子女反对无疾而终。 这些往事,像墨点在宣纸上晕开,模糊了齐白石的形象。有人说他风流成性,有人说他至情至性。 新凤霞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齐老是个真性情的人,节俭得可爱,疼人时也真诚。”她从齐白石那里学到的,不仅是画虾的技法,还有一份对艺术的赤诚。齐白石的晚年,因新凤霞的陪伴,多了几分温暖。他在1957年去世,享年93岁,留下的不仅是无数传世画作,还有一段段让人津津乐道的传奇。 齐白石与新凤霞的交往,不仅仅是情感上的故事,更是一段艺术的传承。据北京画院藏品记载,新凤霞曾临摹齐白石的《群鹅图》,技艺之精湛让齐白石误以为是自己的作品,险些题上自己的款识。 此外,齐白石的弟子中,梅兰芳、李苦禅等名家皆受益于他的教导,而新凤霞作为评剧演员,却能在短时间内掌握国画精髓,足见其才华。她的戏曲表演注重细节,与齐白石画作中的“似与不似”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种艺术上的共鸣,或许是齐白石对她格外青睐的原因之一。
1952年,90岁的齐白石将年仅25岁的新凤霞引入卧室,并指向一个装满金钱的立柜
我心凛雨
2025-04-16 09:04:10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