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卫立煌为保85岁家母求助朱德,朱德深感棘手,转而请教毛主席。毛泽东看

平南 2025-04-16 19:05:27

1949年,卫立煌为保85岁家母求助朱德,朱德深感棘手,转而请教毛主席。毛泽东看罢思索后,决定将卫列入“战犯名单”头条,人们后来才悟到其中深意:这是对卫存续之恩。

这一决定看似是在自相矛盾,但以历史长河的长远目光来看,这却是成为我们革命事业里统战智慧的经典。

1948年辽沈战役后,反动派国民党蒋介石将东北地溃败归咎于卫立煌的“消极抗命”,并将他软禁在 南京。

而卫立煌虽然被反动派国民党内部视为是“罪臣”,可他却是因为和我们革命队伍的隐秘联系而备受蒋介石猜忌。

同年的12月,中国共产党公布了43名反动派国民党战犯名单,卫立煌位列第28位。

出人意料的是,被称为是“战犯”的卫立煌在见到名单的那一刻竟然是长舒一口气:“我有救了!”

原来,这份名单是我们的革命队伍为了保护卫立煌而设计的“障眼法”名单......

此时,蒋介石本来正打算对卫立煌下杀手的,但我党的战犯名单的公布后,成功让蒋介石误判了卫 立煌已经和中共决裂了,所以放松了对他的戒备。

到了1949年1月,卫立煌趁着特务的松懈之际,直接乔装潜逃到了香港。

然而,卫立煌的仓促离境令他无法周全的安顿自家母亲,85岁的卫母独居在合肥,随时可能会因为“战犯家属”身份而遭遇不测。

就在这生死关头的时候,卫立煌冒险向朱德求助。

可以说,卫立煌和中共革命队伍的渊源是可以追溯到1937年的国共第二次合作。

当时,作为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的他,和朱德共同指挥过忻口战役。

八路军以游击战术切断日军补给线,卫立煌则率反动派国军正面进行阻击,双方合力歼敌2万余人。

在此次战役中,卫立煌目睹了八路军以简陋装备血战日寇,他感慨道:“复兴中华民族,唯有八路军可以担此重任!”

值得一提的是,1938年卫立煌访问延安,是伟人毛主席亲自设宴款待的。

这一次访问,彻底扭转了卫立煌对中共革命队伍的认知:延安军民的热情、毛泽东的胸襟、八路军的纪律,令这位“剿共名将”深受震撼。

返程后,卫立煌不惜力排众议,也要向八路军送去百万发子弹、25万枚手榴弹及百箱牛肉罐头。

于是这一举动直接让蒋介石震怒了,却也奠定了卫立煌和我们革命队伍的信任基石。

所以毛主席接到卫立煌的求援信后,迅速做出两个决定:一是密令安徽地方政府保护卫立煌的母亲;二是将卫立煌列入我党的战犯名单头条。

毛主席的这个举动看似矛盾,实则却暗含了三重考量。

众所周知,蒋介石素来是多疑的,如果卫立煌没有被列入战犯名单,那么他和中共的旧谊必定遭受清算。

而毛泽东将卫立煌列为“战犯”,反而是向蒋介石释放了“卫立煌已经和中共决裂”的假象,帮助他摆脱特务的追杀。

与此同时,战犯名单实为“保护名单”的消息在反动派国民党内部不胫而走。

当时的程潜、傅作义等爱国将领由此窥见了中共的统战诚意,为后续湖南和平解放、北平起义也奠 定了基础。

后来,1955年的时候卫立煌终于得以辗转归国,周恩来总理更是亲率六位元帅迎接。

对于卫立煌,毛主席是这样评价的:“卫将军是爱国者,他在抗日时支援过我们,这份情谊不能忘。”

此后,卫立煌更是出任了国防委员会副主席,致力于祖国的统一。

1960年卫立煌病逝的时候,国家为他举行了国葬,肯定他“从战犯到功臣”的传奇转身。

不得不说,毛主席的决策,既是对卫立煌抗日功绩的投桃报李,也是对“得道多助”政治哲学的生动诠释。

当战火的硝烟散去,唯有超越阵营的人性之光,才能穿透历史的迷雾,才能成为民族记忆中最温暖的底色。

参考资料:金冲及主编:《毛主席传(1893-1949)》,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0 阅读:1362

评论列表

我的人生转了个弯

我的人生转了个弯

7
2025-04-17 10:56

毛主席高瞻远瞩,把老蒋的心思看得一清二楚!

猜你喜欢

平南

平南

人笑比庭中树,一日秋风一日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