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想杀刘伯温前夜,刘伯温收到马皇后送来的果篮,刘伯温掀开盖子,大惊失色,篮中

诺言卿史录呀 2025-04-17 08:49:49

朱元璋想杀刘伯温前夜,刘伯温收到马皇后送来的果篮,刘伯温掀开盖子,大惊失色,篮中赫然摆放着两枣一梨。次日,刘伯温见到朱元璋高呼:“臣老迈多病,有一字已想不起如何书写”,侥幸保得一命......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安徽凤阳一户贫农之家,十六岁因为无力生活而隐入皇觉寺为僧。在元末群雄并起时,他参加了郭子兴的红巾军义军,从此开启了打天下的生涯。 从一个普通的和尚,到成为叱咤风云的乱世枭雄,朱元璋经历了无数次生死考验。在军中,他以自己的能力和才干逐步崭露头角,获得了郭子兴的重用和赏识,并迎娶了郭子兴的义女马秀英为妻。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开始清算功臣,铲除异己。他的多疑和残暴在夺取政权之后愈发明显,尤其是对那些曾经跟随他出生入死的部下。 在平定天下的过程中,朱元璋遇到过不少背叛,这让他对权力的分配格外敏感。即使是最信任的功臣,只要稍有不慎,就可能落得个满门抄斩的下场。 刘伯温作为开国重臣,在朱元璋打天下时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不仅为朱元璋出谋划策,更是帮助制定了许多治国方略。 然而,朱元璋对刘伯温的态度也在悄然改变。刘伯温的才华和智慧,反而成了他的隐患。 在明朝建立初期,朝廷内部的政治氛围日益紧张。朱元璋开始在朝堂上频繁打压功臣,设立锦衣卫专门监视大臣。 很多开国功臣都察觉到了这种变化,但却无力改变。胡惟庸案发生后,更是让朝廷上下人人自危。 朱元璋对功臣的态度,从最初的倚重信任,逐渐变成了防范和猜忌。他开始设立诏狱,对功臣进行严刑拷打。 这种氛围下,朝廷中的大臣们不得不步步为营,战战兢兢。即便是一代名相刘伯温,也不能独善其身。 功高震主一直是中国历史上的通病,朱元璋虽然出身草莽,但在登基为帝后,同样难逃这个怪圈。他开始用各种方式削弱功臣势力,包括分化、打压、陷害等手段。 在这种情况下,身为帝国重臣的刘伯温,处境愈发危险。他的才华和功绩,成了致命的隐患。 朱元璋对功臣的猜忌,不仅仅停留在思想层面,更付诸了实际行动。他开始布局,准备除掉那些功高盖主的开国元勋。 马秀英出身并不显赫,她是郭子兴的义女,但凭借自己的才智和能力,在乱世中帮助朱元璋走向了权力巅峰。 与其他皇后不同,马秀英不仅是一位贤内助,更是明朝开国的重要功臣之一。她陪伴朱元璋南征北战,为大明江山的建立贡献了重要力量。 在朱元璋起兵之初,马秀英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干。她不仅管理军需后勤,还参与军事谋划,是朱元璋最重要的参谋之一。 马秀英深知朝廷政治的险恶,也清楚地看到了朱元璋性格的变化。她虽贵为皇后,但始终保持着谨慎低调的作风。 在朝廷日益紧张的氛围中,马秀英成为了连接皇帝与大臣之间的重要桥梁。她常常在适当的时候为大臣们说情,平衡朝廷关系。 这一天,马皇后得知朱元璋准备对功臣们下手,她深知此事关系重大。 马皇后精心准备了一个果篮,里面放了两枣一梨。这看似普通的果篮,实则暗含玄机。 "两枣一梨"谐音"早早离",这是马皇后给刘伯温的密信。她选择用这种方式传递信息,既不会引起朱元璋的怀疑,又能让刘伯温明白其中深意。 马皇后让心腹太监将果篮送到刘伯温府上,就说是皇后赏赐的水果。 在危机四伏的朝堂上,马皇后用这种巧妙的方式,在不触怒皇帝的前提下,救了刘伯温一命。 马皇后深知,在帝王之家,任何明显的举动都可能招致灾祸。她选择用这种隐晦的方式传递信息,既保护了忠良,又不会暴露自己。 在历史上,马皇后多次用类似的方式,暗中帮助那些忠于朝廷的大臣。她在权力的夹缝中求生存,用智慧化解了许多危机。 这种传递信息的方式,在中国历史上并不罕见。文人雅士常常用谐音双关来表达难以明言的意思。 马皇后借用这种传统方式,既表达了善意,又不会留下把柄。这种智慧不仅救了刘伯温,也保全了她自己。 马皇后在历史上留下了许多类似的故事,她用自己的方式影响着朱元璋的决策。虽然不能完全阻止朱元璋猜忌功臣,但她尽可能地减少了无谓的伤亡。 刘伯温收到果篮时,立刻察觉到了其中的深意。两枣一梨的巧妙搭配,暗示他要"早早离"开京城,避开即将到来的灾难。 作为一位饱读诗书的文人,刘伯温深谙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谐音双关之道。他在解读这个密信时,很快就领会了马皇后的用意。 第二天早朝时,刘伯温没有直接请辞,而是以一个特殊的理由面见朱元璋。他说自己年事已高,记忆力衰退,连一些常用字都写不出来了。 这个借口既合情理,又给了朱元璋台阶下。毕竟在古代,文臣忘记怎么写字,确实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朱元璋虽然多疑,但也不好直接驳斥一个老臣的请求。况且,让一个"忘字"的大臣继续在朝中任职,确实不太合适。 刘伯温的这个举动,既保全了自己的性命,也给朱元璋留足了面子。这种方式比直接告老还乡更加稳妥。

0 阅读:757

评论列表

山中隐士

山中隐士

3
2025-04-17 16:03

这些年黑朱的民间异闻数不胜数。

cz

cz

1
2025-04-17 10:14

刘伯温功劳智慧都被夸大,老朱大封功臣之所以才被封为伯,一是曾经“仕元”,一是资历浅,他1360年才投靠朱元璋,先是参谋角色,朱元璋登基后任。御史中丞兼太史令,负责监察机构,掌握纠察、弹劾官员、并编纂历法。至于刘伯温之死,说是朱元璋谋杀并没有什么证据。

猜你喜欢

诺言卿史录呀

诺言卿史录呀

一样得事件,不一样得角度去说,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