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报道,4月14日,中越双方在河内签署了45份合作协议,可谓硕果累累,正在改写东南亚地区经贸棋局。 可当中方专机前脚刚离开越南,美国负责东亚事务的高官欧尼尔便火速于16日启程访越,这场“时间差外交”背后,是中美在东南亚棋盘上的激烈对弈。 经济层面,中越合作有着极强的互补性。中国连续20年保持越南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2024年双边贸易额突破2600亿美元,中国对越投资项目达955个,累计金额逾310亿美元。当特朗普政府挥舞关税大棒时,越南面临着“选边站”的困境:其90%的零部件依赖中国供应链,若切断联系将导致每年2000亿美元的转口贸易损失。
此时,中国提出的“新型生产力伙伴关系”犹如及时雨,双方在海防共建的数字经济产业园将聚焦半导体、新能源等高端产业,帮助越南摆脱“代工陷阱”。 紧接着4月16日清晨,欧尼尔已登上飞往越南河内的航班。这位美国资深外交官的行程表安排,透露出紧迫感。他先会在越南停留48小时,然后他将马不停蹄赶赴柬埔寨主持美国-东盟对话,随后转往日本和夏威夷,与美军方高层磋商印太部署。 美国国务院的声明强调了一句话“重新平衡美越贸易”,但明眼人都能看出,这是对中越合作的直接且焦虑性的回应。
美国的焦虑并非空穴来风。越南在中美关税战中扮演着可靠伙伴的特殊角色。2024年越南对美贸易顺差达680亿美元,成为仅次于中国和欧盟的,对美第三大顺差国。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加征关税迫使越南缩减贸易顺差,并“选边站队”,却忽视了一个关键事实——越南电子、纺织产业的90%零部件依赖中国供应链条,若强行切断供应链,将导致越南GDP暴跌15%。 而更令美国担忧的是,中越此次签署的第45份协议涉及半导体产业园建设,这直接冲击了美国在芯片领域的垄断地位。
“脚踏两只船”的策略,是越南“竹子外交”的一贯体现。过去越南一直在中美博弈中寻找平衡点,如今依旧如此。越南国会批准的老街-河内-海防铁路项目,总投资83.7亿美元,将连接中国云南与越南海防港,预计拉动25.4%的GDP增长。这条铁路不仅是经济动脉,更是地缘政治的筹码:它将使越南货物通过中国铁路运往欧洲的时间缩短40%,削弱美国在太平洋航线上的影响力。 另外,当美国高官欧尼尔在河内与越南官员会谈时,中国与柬埔寨的合作也在深化。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的10万吨级码头已悄然竣工,这个扼守泰国湾的战略要冲,将成为中国海军的首个海外联合保障基地。与此同时,马来西亚作为东盟轮值主席国,正与中国磋商人民币跨境结算试点,这对美元霸权构成新挑战。
中国现在的策略是“三管齐下”:保持战略定力、构建朋友圈、直击美国痛点。中越合作不仅巩固了东南亚供应链,重构东南亚棋局,更通过RCEP框架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而美国的“对等关税”政策却在破坏世界贸易体系。这种“合作共赢”与“零和博弈”的鲜明对比,正在改变东南亚国家的选择。 当欧尼尔试图用他的三寸之舌挽回局面时,中越签署的45份协议正开始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项目:老街铁路工地的灯火彻夜通明,海防港的集装箱码头扩建工程启动,越南果农正在学习如何通过跨境电商平台直接对接中国消费者。这场外交博弈的终局尚未到来,但有一点已然清晰——在东南亚的棋盘上,中国正以“落子无悔”的姿态,掌握着主动权,而美国只能走一步看一步的被动应对。
老凡
半导体产业园厉害了。
释仁剑
美国就是搅屎棍,那个品行恶劣的坏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