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西北野战军召开会议,贺炳炎、廖汉生等人当众顶撞彭德怀,一旁的贺龙怒了:“你们两个长本事了,竟敢和彭老总顶牛?”
1947年3月,胡宗南率20多万大军进犯陕北。
这时候,我军在陕北的兵力,不过2万余人。
毛主席认为,敌我兵力相差悬殊,硬碰硬的话实属不智,不过放着这么多敌人不管,让他们抽出身,他们就会进犯其他解放区。而不管是哪一个解放区,凭空多出了20多万敌人,肯定是一个不小的压力。
所以毛主席决定,既然胡宗南想要延安,那就把延安让给胡宗南。同时,还要派人与胡宗南大军周旋,拖住这20多万敌人,不让他们进犯其他解放区。
大战在即,需要有人统一指挥陕北的2万余人。
而最合适的人选,就是贺龙贺老总。
原因很简单,陕北的2万余人,其前身是红二方面军和八路军120师,贺龙担任过红二方面军总指挥,也担任过120师师长,这是他一手拉起来的部队。
除此之外,这时候,贺龙还是陕甘宁和晋绥地区联防军司令员,陕甘宁的部队,本来就归贺龙指挥。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让贺龙率部迎战胡宗南,都是最合适的,然而,此时的贺龙还兼任晋绥野战军司令员一职,其任务是巩固和发展晋绥根据地,所以长期不在延安。胡宗南进犯延安时,贺龙正在晋绥地区,把贺龙紧急调回延安,从时间上看,也来不及。
关键时刻,彭德怀主动请缨,要求指挥西北的部队迎战胡宗南。彭德怀时任解放军副总司令,同时还兼任总参谋长一职,不管是从职务、威望还是作战经验和能力,当时的延安,没有人比彭德怀更合适。
毛主席为此还发报征求了贺龙的意见,结果贺龙不仅同意让彭德怀指挥西北的部队,还先后把晋绥野战军三个纵队送过黄河,亲自交给彭老总指挥。
1947年7月,西北野战军正式成立。这时候,西北的部队,已经完全由彭德怀统一指挥了。
打了一辈子仗的贺龙,此时不再带兵打仗了,而是担负起后勤保障的职责,替彭德怀解决后顾之忧。
不过在这之前,彭德怀从未直接指挥过红二方面军的部队,而且他的指挥风格,和贺龙完全不同。
与贺龙宽和直爽的指挥风格不同,彭德怀一向铁腕治军,一旦批评人,丝毫不给面子。习惯了贺龙指挥风格的将领,一时间有些接受不了,造成的结果就是将帅之间出现了矛盾,很多事情还闹得很不愉快。
比如西野一纵攻打榆林时,久攻不下。
彭德怀就打电话给一纵政委廖汉生,大骂道:“兵怂怂一个,将怂怂一窝,你们真给贺龙丢人!”
一纵攻不下榆林,其实也有客观原因,榆林城墙高大且坚固,而一纵整个纵队,就1门野炮、20发炮弹。
炮弹打在城墙上,就一个白点,此外,榆林附近都是大沙漠,无法就地取粮食,三天打不下,部队就必须撤走,不然战士们就要饿死。在这种条件下,一纵短时间内攻不下榆林,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战斗失利,廖汉生本就一肚子火,如今不仅挨了彭老总一顿骂,还把老首长贺龙牵连进来,对贺龙十分敬重的廖汉生又如何受得了,当场就回了一句:“那我就让你看看贺龙的部队究竟是怎么样的!”
几个月后,彭老总又在电话里批评了一纵司令员贺炳炎,贺炳炎气不过,竟直接挂掉了彭老总的电话。
1948年4月,西府战役中,西野先胜后败。
这一仗,1纵、4纵、6纵都出现了不少问题,比如奉命增援的1纵,就因情报不明走错了路,4纵表现不佳,6纵险些全军覆没。期间,身为西野司令员的彭德怀几次越级指挥,客观上也对纵队干部的指挥产生了影响。
所以在1948年5月,西野就召开了一次会议,总结战役中出现的问题。贺龙听说西野将帅间存在矛盾,专门参加了这次会议,想为双方调解矛盾。
会议上,彭德怀批评了4纵,之后又批评了1纵。
面对彭德怀的批评,几个纵队领导都不服气,尤其是廖汉生和贺炳炎。廖汉生不满地说道:“既然你信不过我们,干脆把我们都撤了,你直接指挥各团好了。”
一旁的贺炳炎则说:“我们做对了你要骂,做错了你更要骂,既然如此,老子不干了。”
贺龙一听,这还了得,连忙起身骂道:“你们两个长本事了,竟敢和彭老总顶牛?”
见老首长贺龙生气,两人再也不敢说什么,但贺龙从他们脸上看到了不服气,所以会议结束后,贺龙专门找廖汉生和贺炳炎谈话,先是批评了两人一顿,接着又耐心劝导,要求两人向彭老总道歉。
廖汉生和贺炳炎参军后,就一直跟着贺龙,廖汉生还是贺龙的外甥,他们对贺龙十分敬重,对于老首长贺龙的话,两人不敢不听。当晚,他们就走进了彭老总的房间,向彭老总道歉,请求彭老总原谅他们。
两人原以为脾气火爆的彭老总会批评他们,谁知彭老总也作了自我检讨,说自己也有做得不对的地方,还说两人的脾气很对他的胃口。这样一来,双方之间的不快顿时烟消云散,全军上下团结一心。
之后,彭老总逐渐展露自己的本事,把胡宗南大军耍得团团转,廖汉生、贺炳炎等将领,对彭老总也是越来越佩服。而西野一纵也表现出强大的战斗力,后来更是被改编为一野第一军,还被誉为“天下第一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