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敢对中国动武!”为了这个心愿,他把一生的精力都投入在我国国防事业中。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即使身上插满了各种管子,但他依然在坐在病床上进行工作,把心脏的最后一跳献给祖国。 2012年5月31日的阳光洒进北京医院的病房,却照不进林俊德院士日渐衰弱的身体。那是他生命的最后一天,却仍在与时间赛跑。 两小时前,这位74岁的老人突然对医生提出了第9次请求:"我还有一个课题没做完,你一定要让我坐起来工作。"这一次,他的语气近乎哀求,眼泪几乎要流出来。看着这位为国防科技奋斗一生的将军,医生无法拒绝他生命中的最后愿望。 在家人和医护人员的帮助下,林俊德被小心翼翼地扶起,坐到了临时搬进病房的办公桌前。他的身体状况已经十分糟糕——戴着氧气面罩,身上插着十多根管子,腹水严重,手臂颤抖得几乎握不住鼠标。然而,老人的目光却异常坚定。 "电脑里有关系国家核心利益的技术文件,藏在几万个文件夹中,我必须把它们整理好。"这是他27天前被确诊为晚期胆管癌时就决定要完成的任务。从确诊那天起,他就放弃了用手术延长生命的机会,一心只想着完成手头的工作。 上午10点,林俊德颤抖地对女儿说:"C盘我做完了。"此时,他的手已经无法稳定地操作鼠标,眼睛也看不清屏幕。"我的眼镜在哪儿?"他问女儿。"眼镜戴着呢,爸爸。"女儿回答,病房里的人都忍不住哭了,却又怕他听见,只能用力捂住嘴巴。 病房里静极了,只有他按击鼠标的声音在继续。最终,他的老伴黄建琴轻声说:"医生想叫你休息一会儿。" "坐着休息。"林俊德回答,随后又说了一句令所有人潸然泪下的话:"坐着比躺着好啊,我不能躺下,躺下了,就起不来了!" 那一刻,谁都明白,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生命已经走到尽头,但他仍坚持不懈地工作了74分钟,直到最后一丝力气耗尽。终于,在医护人员的搀扶下,他回到了病床。 躺下后,林俊德再也没能起来。昏迷前,他艰难地再三叮嘱老伴:"死后将我埋在马兰……"几个小时后,2012年5月31日20时15分,这位参与了中国全部45次核试验的院士,永远闭上了眼睛。 林俊德走后,学生们收拾他的遗物时发现,除了军装,老师几乎没有几件像样的便装,两件毛衣还打着补丁。而在他去世前三天,虽然手抖得厉害,却仍写下了338个字的论文评阅意见,字迹工整,没有一丝潦草。 1938年,在福建省永春县的一个偏远山村,出生了一个注定不平凡的孩子——林俊德。那时的中国,战火纷飞,贫困如影随形。林俊德的家庭一贫如洗,他小学毕业后就不得不辍学。然而,命运的齿轮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开始转动。 "没有共产党,怎么能有现在的我。"这是林俊德常说的一句话。靠着政府的资助,他完成了初中和高中的学业。1955年,17岁的林俊德迈出了人生的重要一步——他光着脚丫,坐着闷罐车,走进了浙江大学的校门。大学期间,他没回过一次家,全靠政府发放的助学金维持学习和生活。 谁能想到,就是这个山里的穷孩子,日后会将一生的命运与中国的核武器事业紧紧绑在一起。1963年,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进修的林俊德接到了一个神秘通知:立即收拾行囊,启程出发。和他一同前往的还有全国各地200多位年轻科技人员。 几经辗转,他们抵达了一个当时在地图上都无法找到的地方——位于新疆罗布泊地区的马兰核试验基地。当时,只有25岁的林俊德被分配了一个艰巨的任务:担任首颗原子弹冲击波压力自记仪研制小组组长。 在马兰,条件艰苦得难以想象。科研人员住在地窝子里,吃着窝头,喝着又咸又涩的地表水。没有实验设备,没有技术资料,林俊德和同事们只能根据美国、苏联少数解密的核试验资料和公开刊物上的文章,一点一点摸索前进。 1964年10月16日15时,罗布泊上空响起一声巨响,蘑菇云腾空而起。在人们欢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时,穿着防护服的林俊德已经逆行向核爆中心,搜寻记录爆炸数据的设备。当现场总指挥张爱萍将军向周恩来总理报告成功时,总理谨慎地问:"怎么证明是核爆?"正是林俊德获取的精准数据,给了国家最有力的证明。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个记录了中国首次核爆炸精准数据的仪器,竟然是林俊德用自行车轮胎、闹钟等零件自行设计制造的。这一成功,让他更加坚定:事关国家民族安危的国防尖端技术,必须靠自主创新。 从1964年到1996年,林俊德参与了中国全部45次核试验,从原子弹到氢弹,从大气层到地下。1967年,为了首次氢弹空投爆炸测试,他和同事们在零下20度的山顶呆了一宿,四肢被冻僵,却只抱怨"温度还能再低点吗"。1969年,中国转向地下核试验,林俊德又带领团队建立了十余种测量系统,为中国地下核试验安全提供了重要数据。 2018年,中央军委批准增加"献身国防科技事业杰出科学家林俊德"为全军挂像英模。在马兰烈士陵园,他成为第371位长眠于此的英灵,实现了"死后将我埋在马兰"的最后心愿。
“没人敢对中国动武!”为了这个心愿,他把一生的精力都投入在我国国防事业中。他在生
熹然说历史
2025-04-17 22:50:29
0
阅读: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