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贞元二十年一天深夜,43岁的太子李诵与翰林学士王叔文下着围棋,突然眼前一黑

熹然说历史 2025-04-21 22:25:07

唐朝贞元二十年一天深夜,43岁的太子李诵与翰林学士王叔文下着围棋, 突然眼前一黑,立时失去知觉。 贞元二十年(804年)九月的一个深夜,东宫灯火通明。太子李诵正与他的围棋老师王叔文专注对弈,棋盘上黑白交错,恰如他们交织的命运。李诵今年已43岁,当了24年太子,鬓角已见斑白。 "王先生,你这一着妙啊!"李诵微笑着赞叹,正要落下一子,突然间,他感到一阵天旋地转,视线模糊,手中的棋子掉落在地。李诵眼前一黑,身体僵直,随即倒在了榻上,失去了知觉。 "殿下!殿下!"王叔文大惊失色,赶紧呼唤宫人,"快传太医!太子殿下有恙!" 东宫顿时乱作一团,宫人们四处奔走。御医们很快赶到,却见太子苏醒后想说话却无法发声,右半身已不能动弹,只能用眼神传达自己的痛苦。诊断结果是"中风",即使是当朝名医,也只能摇头叹息。 李诵虽不能言语,心中却如明镜。他想起19岁那年被立为太子时的忐忑与喜悦。那时他还不知道,等待他的将是漫长的战战兢兢的太子生涯。尤其是那场几乎让他失去太子之位的风波,至今想来仍心有余悸。 那是因为他的太子妃萧氏的母亲——郜国公主犯下了三宗大罪。郜国公主自恃身份尊贵,在驸马去世后更是放肆张扬,不仅与多名官员有染,还允许禁卫将军李昇私自出入她的府邸。最令唐德宗震怒的是,有人告发她使用巫蛊之术,这在古代是大不敬之罪。 德宗对此盛怒,不仅废黜了郜国公主的封号,还对李诵大加训斥,甚至动了废黜太子的念头,想要改立养子李邈之子舒王李谊为太子。幸好宰相李泌及时进言,提醒皇上废黜太子可能引发流血事件,德宗这才作罢。从那时起,李诵更加谨小慎微,在朝堂上几乎不发一言。 躺在病榻上的李诵转动眼珠,看向王叔文。是这个围棋老师曾给过他关键忠告:太子职当侍膳问安,不宜言外事。若让陛下疑心太子收买人心,后果不堪设想。正是这句话救了他,让他避免了许多祸端。 王叔文看懂了太子的眼神,轻声道:"殿下放心,我会一直陪伴左右。"谁能想到,这个围棋对弈之夜,会成为他们命运转折的开始。太子的病情并未好转,而远在长安城的唐德宗也病情加重,父子二人,命悬一线。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正月,李诵躺在病榻上,已有数月不能开口说话。这天,宫人匆匆入内:"陛下驾崩了!"太子李诵闻言,眼中泪水滚落,心中却有种难言的解脱感。随后宰相宣读遗诏,李诵继位为帝,是为唐顺宗。 奇怪的是,当皇位传到李诵手中,他的病情竟出现好转。他能够被人扶起,虽然说话仍有困难,但已能勉强上朝。有人暗中传言太子是装病,否则何以突然好转?实则不然,李诵的中风确实无假,只是多年来背负的精神压力突然释放,心结打开,身体状况随之改善。 由于顺宗身体虚弱,当时的翰林学士王叔文成了实际的掌权者。王叔文曾是太子的围棋老师,如今一跃成为朝廷重臣。他向顺宗推荐韦执谊为宰相,凡王叔文裁可之事便交由韦执谊执行。 王叔文上任后,积极推行改革,史称"永贞革新"。他一连出台多项政策:罢免翰林冗官42人,节省财政开支;贬黜贪污虐民的京兆尹李实;禁止官吏在正税外加征苛捐杂税;禁止官员向皇帝进奉;罢除宫市,不许宦官假借皇宫之名敲诈商人;禁止五坊小儿欺凌百姓;释放后宫宫女300人及教坊女妓600人。 这些改革措施受到长安百姓的热烈欢迎。当宫市被取消的消息传出,市井中一片欢腾。过去,宦官们常以极低价格强行征收商品,商贩们看到宦官出来采购就像看到老虎出笼,纷纷关门躲避。如今终于不必再受这等盘剥。 然而,王叔文的改革也激怒了宦官集团。当他试图夺取宦官掌握的神策军权力,任命范希朝为神策军京西诸城镇行营节度使,韩泰为行军司马时,宦官俱文珍看出了他的意图。同时,顺宗的太子李纯也有意早登大宝,与宦官勾结一气。 永贞年间六月,俱文珍借口王叔文的母亲病逝,让他离京守丧,剥夺了他的权力。八月,在内外压力下,顺宗被迫禅位给太子李纯,自称太上皇,李纯即位,是为宪宗。 宪宗即位后立刻展开报复,贬王叔文为渝州司户,次年(806年)更赐他死罪。王叔文的党羽"八司马"也被贬谪边远,政治生涯就此终结。同年,太上皇顺宗也去世了,年仅45岁。 永贞革新失败了,这场改革昙花一现,仅维持了不到五个月时间。王叔文所推行的改革虽然有利于百姓,却得不到朝臣和藩镇的支持。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他们这些中级官员推行激进改革,缺乏强大后盾,注定难以成功。

0 阅读:0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