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是现代化作战中的主要军种之一,掌握了制空权,就能从蔚蓝的天空中有效打击、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在空军的作战装备中,其构成主要有歼击机(战斗机)、轰炸机、歼击轰炸机等。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空军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不断谱写出新的历史篇章,也研发出了许多性能卓越的轰炸机。
印度一直将中国视作追赶的对象,2022年,根据印度知名媒体《欧亚时报》的报道:中国正抓紧轰-20的研发工作,誓要完成中国的“积极防御”理论,以便在战略层面守卫祖国的蓝天白云。 此外,《欧亚时报》还提到解放军除了轰-20,还在研制一款兼具空中格斗和远程轰炸双重能力的“歼轰-XX”。那么,《欧亚时报》的报道准确吗?轰-20将在什么时候问世呢?
战略级别的轰炸机是大国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海、陆、空”三位一体核打击的关键一环。 一些战略轰炸机一旦被设计用于携带和投放核武器,就可以起到战略威慑的作用。 正因如此,轰炸机一直是大国军事优势的体现,在军事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力量。 比如说在二战中,美国派出携带核武器的轰炸机在长崎、广岛投下了核武器,就加速了日本法西斯投降的进程。
中国的战略轰炸机很早就提上了日程,不过迫于经济实力,一直未能起步。直到1959年,在建国十周年的年份,这项战略工程才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这一年,中国决定先从仿制入手,一是可以节约经济成本,二是可以摸着苏联这块石头过河,尽量少走些弯路。 仿制的型号是苏联中型喷气轰炸机图-16(北约代号“獾”),出自著名的图波列夫设计局。
在中国落地生根后,图-16改头换面,成了轰-6,后又衍生出轰-6H、轰-6M(海军型号)和轰-6K等众多改进型轰炸机。 在轰-6的机首位置,有领航员玻璃座舱,机尾有观察舱,机身上、尾部各有一座双23毫米机炮塔。 作为一款中型轰炸机,轰-6短板明显,航程不远、载弹量少、电子水平低等缺点。 于是,在此基础上,国家研发部门又研制出了轰-6K。
相较于轰-6,轰-6K可谓是脱胎换骨,来了一次全方面的大升级。 首先是增大了航程和载弹量,轰-6K扩大了进气道,并加强了机翼结构,使用了重量更轻、油耗更低的俄制D-30-KP2涡扇发动机,最大航程延伸至7000千米,最大载重量达到了15吨。
此外,轰-6K保留了内部弹舱,可以携带重型钻地弹,还增加了两个外挂点,机翼下方最多可挂载6枚K/AKD-20或者KD-88巡航弹。 值得一提的是,射程超过1000-1500千米的K/AKD-20具有对地打击能力,性能不逊于美国“战斧”式巡航导弹。 最后就是升级了航电系统,轰-6K采用了玻璃化座舱,以6个多功能液晶显示器替代了部分旧式仪表,雷达也改为了更精确的机鼻火控雷达,拥有更强的对地、对海扫描能力。
可惜的是,轰-6K和美国的B-1B、B-2和俄罗斯的图-160相比,其航程、载弹量都远远不及。这就意味着轰-6K在打击敌方重要城市、核导弹发射井等具有战略意义的单位上,可能无法起到同等的作用。
随着中美两国的斗争加剧,中国迫切需要一款适应新的作战形式的轰炸机。解放军目前肯定是向远洋进发,最好是能突防第二、第三岛链。 由于美军拥有众多的海军基地,所以解放军需要一款强大的轰炸机,来承担此功能,能够完成此任务的非轰-20莫属。
轰-20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轰-20”只存在于虚无缥缈的猜想之中。 尤其是军迷圈子内,“轰-20”迟迟不显真容,军迷们更是一片哀嚎之声。 人们认为战斗机序列中,解放军有了“歼-20”,运输机,解放军有了“运-20”,最为关键的轰炸机,理所应当也应该更新换代为“轰-20”.
2016年9月,时任解放军空军司令员马晓天一再被媒体记者追问“轰-20”的研发进程,马晓天将军才透露了只言片语,回答了记者的提问,表示:“我们的确在研制新一代的远程轰炸机”,间接确认了“轰-20”项目的真实存在。
然而,“轰-20”究竟长什么样子?具体参数是什么?在高度保密的条件下,外界仍然一无所知。 尽管网上充斥着漫天疯传的“谍照”、以及“设计图片”,也无从确让其真实性。
2年之后的5月8日,中航工业为了庆祝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成立六十周年,发布了宣传片《大国起飞》。 片尾“彩蛋”罕见曝光了一款蒙着罩布的大型飞机。 从外形看,这块大型飞机和美国诺斯洛普·格鲁门即将公布的美军新一代远程隐形轰炸机B-21极为相似,说是异父异母的孪生兄弟也不为过。
再结合“西飞”正是研制轰炸机的主要单位,人们纷纷猜测,片尾的大型飞机就是整装待发的“轰-20”。 可没想到的是,有关“轰-20”的消息再一次沉寂。多位军事专家都分析,在技术爆炸的第二个十年,“轰-20”又回炉重造了。
军事专家还指出,为了深入敌后,当今轰炸机最重要的性能除了航程远、载弹量大、能携带核武器之外,更重要的是必须具备极强的突防能力。 一般来说,“轰-20”也是按照这一思路进行研发。要想具备突防能力,大概有三种办法:要么快,依靠高速换取生存力,比如说俄罗斯的“图-160”,就能达到两倍的音速,比多数战斗机都要飞的更快。 要么依靠强大的隐身能力,避开敌方的雷达探测,从而做到深入敌境而不被发现。这种例子就是采用飞翼布局、外型科幻的美军“B-2”轰炸机。
最后就是飞到更高的外太空,只是这种方法已经被放弃了。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轰炸机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比防空导弹飞的更高。 依据“西飞”发布的宣传片,大致可以推断轰-20放弃了超音速性能,采用的是第二种方法,是一款强调隐身性和超远航程的高亚音速战略轰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