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11月21日,蒋介石签署了枪决原国民党军整编第55旅少将旅长孙子坤(中共地下党员)的命令,罪名是“发动叛乱,率部投共”。29日,孙子坤在中华门外刑场处决,同时被处决的还有该旅的中尉译电员。 孙子坤,陕西人,出身普通农户家庭。从小就聪明好学,对国家积贫积弱的现状感到愤怒。年轻时,他考进黄埔军校,接受正规军事训练。那时候,他满心想着报国,可在学校里,他看到的却是国民党内部的派系斗争和腐败不堪。这让他开始怀疑自己走的路。抗战期间,他被编入国民党军队,表面上是忠实执行任务,暗地里却接触到了共产主义思想,觉得这才是救国的希望。1940年,他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一边当着国民党军官,一边干着地下工作。 到了1946年,解放战争已经打得如火如荼。孙子坤当时是整编第55旅的少将旅长,驻守河南一带。5月初,国民党高层打算把这支部队调到新乡解散,消息传开后,部队人心浮动。孙子坤和旅里的另一个中共地下党员孔从洲商量,觉得这是个机会,不能让部队就这么散了。他们决定发动起义,带着整编第55旅投奔解放区。 起义的准备工作紧锣密鼓。孙子坤找到几个信得过的军官,秘密开了会,把计划布置下去。部队里有些人早就对国民党不满,愿意跟着走,但也有不少人犹豫不决,甚至有人暗中反对。孔从洲则负责联系解放区,希望能得到接应。可惜,时间太紧,外部协调没完全到位。 5月15日凌晨,起义正式开始。孙子坤下令部队集合,准备向西突围。可还没走多远,国民党高层就察觉到了动静,马上派整编第27师的整编第47旅、整编第38师的整编第17旅和整编第177旅前来镇压。战斗打了四天,起义部队装备差、人心不齐,很快就乱了套。大部分士兵被缴械,重新回到国民党这边。孔从洲带着二十多人伪装突围,去了解放区,而孙子坤没这么幸运,被敌人抓住。 孙子坤被捕后,国民党内部对怎么处理他争论不休。起义是1946年5月的事,可拖到1947年才定案。中间有个插曲,1947年元旦国民政府颁布了大赦令,规定1946年12月31日前的死刑犯可以减为15年有期徒刑。按理说,孙子坤能逃过一死。可整编第55旅成建制起义影响太大,国民党高层咽不下这口气。到了1947年下半年,国民党在战场上接连失利,蒋介石急于杀鸡儆猴,震慑内部,才决定不再拖下去。 1947年11月21日,蒋介石正式签署枪决命令。11月29日,孙子坤被押到南京中华门外刑场。同他一起被处决的还有整编第55旅的中尉译电员,这个年轻人因为帮着传递情报也被判了死刑。那天早上,孙子坤35岁,生命就此画上句号。 孙子坤的故事,得从他的背景说起。他出生在陕西农村,家里穷,但人聪明。小时候,他就立志要改变国家挨打的局面。考进黄埔军校后,他本来是想为国效力,可现实让他失望。国民党内部派系林立,军官贪污成风,抗战时还老想着保存实力,不肯真打日本鬼子。他看在眼里,心凉了半截。后来接触共产主义,他觉得这才是正道,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加入共产党后,孙子坤干得小心翼翼。他在国民党军里当军官,表面上服从命令,暗地里搜集情报,传给中共。抗战结束,国共内战一触即发,他的工作更危险。1946年整编第55旅起义,是他地下生涯的高潮,也是终点。起义失败,他被捕,结局早就注定。 再说说起义本身。整编第55旅当时驻河南,兵力不算少,可装备不行,训练也一般。孙子坤和孔从洲计划得匆忙,部队里很多人根本没准备好。国民党反应快,派重兵围剿,起义部队撑了四天就散了。孙子坤被抓后,审讯中也没能救自己。他身份暴露,罪名坐实,国民党不打算留他。 蒋介石签字枪决孙子坤,不是一时冲动。1947年,国民党在战场上节节败退,内部人心涣散。整编第55旅起义虽然过去一年多,可影响还在。蒋介石要用孙子坤的命警告那些动摇的人,别想着叛变。他不是什么仁慈领袖,这时候杀孙子坤,既是泄愤,也是立威。 孙子坤死得悲壮,但也让人感慨。他35岁,正值壮年,却为了信仰搭上性命。那个中尉译电员更年轻,跟着孙子坤干地下工作,最后也没逃过一劫。他们的死,是那个乱世里无数牺牲中的一小部分,可也让人忍不住想,他们的选择到底值不值?
彭总本来确是想杀人立威的,毕竟四野横扫南中国以后,多少有点骄兵悍将的的意思,如果
【16评论】【47点赞】
再生英雄2004
不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