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新四军团长汤景延叛变,打死三名战士,带着六百人投敌,有人提议除掉他,

近史风云录本人 2025-04-18 16:01:45

1943年,新四军团长汤景延叛变,打死三名战士,带着六百人投敌,有人提议除掉他,粟裕却说:谁也不许动他。得知原因后,所有人肃然起敬。   汤景延率部叛变是所有不明真相的将士们所始料未及的,在大家的眼中,他就是一个“五毒汉奸”,只要你能想象到的恶事和腐败,他的身上一样俱全。   或许,比人民和将士们的骂名更沉重的是,他身上所背负的使命,这是一个隐蔽战线上忍辱负重的大英雄。   “来来来,兄弟们,这碗我先干了,往后出生入死,我汤景延绝对会冲在最前面。”   周围的欢呼声不绝于耳,这对在场人来说,是一个值得“欢庆”的日子,因为这天,他们脱离条件艰苦的我军,正式加入日寇队伍。   而与此同时,我军队伍已经炸开了锅,“小鬼子杀了咱们多少兄弟姐妹,父母亲人,汤团长怎么能做出这样丧尽天良的事。”   大家的痛心疾首溢于言表,但是这已经是既定的事实了,这样的声音已经传到了司令部,粟裕眉头紧蹙的坐在那里,一言不发,他也在担心,担心着汤团长的安危。   很少有人知道,这场突如其来的叛变是怎么回事,但是苏中区党委的心中各个跟明镜似的。   那个时候,苏中区遭到日军“清乡”的重创,狡猾的日军甚至扮成我军的样子,行动诡谲,迷惑军民。   粟裕时任分区司令,面对日军的大规模行动以及神出鬼没的敌特,他也焦虑的日夜难眠,终于,他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打入敌人内部。   以牙还牙的方式固然有效,但实施起来却十分麻烦和复杂,且不说人选,就是让日伪军放松警惕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但是粟裕不愧是身经百战的老将,愣是从所有将士们当中挑出了一个合适人选,更令人震惊的是,还附带六百战士。   可以说,这是一场豪赌,只要有任何一个人出现异动,那么他们面临的不仅是行动失败,还是其余所有人的牺牲。   打头阵的便是这个从国军当中过来的团长汤景延,说起来,他的出身还真的备受诟病。   因为他是地主家庭,又在国军当中任职,心智怎么样,很让人怀疑,但粟裕相信自己的眼光,他知道这个年轻人是个心志坚定能成大事的。   而他的过往也让他成了日伪军策反的对象,敲定了主要人选,剩下的六百人也是组织精挑细选出来的“老兵”。   临危受命,没有一个人说不,大家都立下了“誓死完成任务”的誓言。   临阵一脚便是让众人有一个“反叛”的引子,这时候,日伪特工也和汤景延接洽起来,敲定计划之后,双方均开始行动。   而汤景延部浩浩荡荡的打死了几个由汉奸假扮的我军哨兵,在一阵激烈的枪战中,与前来接应的日伪军会和。   庆功宴之后,日伪军并不信任他,他也不在乎,甚至自己的部队被打乱,他也没有太过激烈的反应,反而是大肆挥霍,喝酒、赌博、逛窑子等等恶习都开始了。   日伪军对这个“上道”的叛军将领感到很满意,于是,开始慢慢重用他。   他也顺势大张旗鼓的办了一个“公行”,在里面经营各种粮食,依次为掩护,他不仅为我军筹备了很多物资,还传递出了很多有用的消息。   几个月的时间,被打散的战士们也渐渐取得了周围敌人的信任,互相分享有用的情报。   而与此同时,我军内部群情激奋,很多战士都提议成立“锄奸”小组,惩处这个“大汉奸”。   粟裕多次将此事压了下来,他也一直在寻找机会收网,半年之后,机会终于来了。   汤景延带领战士们重创敌人势力,在混乱的局面下俘虏了很多敌特。   在组织的接应下,他们浩浩荡荡的“回家”,这时候,大家才明白他们冒天下之大不韪,做了一件多么伟大的事。

0 阅读:1
近史风云录本人

近史风云录本人

传播中华文化,建立民族自信,弘扬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