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了大众 ID. 与众,发现纯电SUV也能这么有驾驶欲
作为一个在汽车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司机,试驾过的电动车不算少,但最近拿到大众 ID. 与众的钥匙时,心里还是忍不住泛起一丝期待,毕竟挂着大众标,又是基于MEB平台的纯电 SUV,它会在电动化和驾驶感之间交出怎样的答卷?带着这份好奇,我把它开上了城市道路、高速环线,几天相处下来,还真有点不一样的发现。
外观:当大众放下“套娃”,居然有点潮?
第一次在4S店见到实车,我围着它转了三圈,这还是我认识的大众吗?没了传统的 “套娃脸”,整个车身像被风吹过一样流畅,从A柱开始就划出一道漂亮的溜背弧线,一直延伸到车尾。这种设计可不是为了耍帅,风阻系数只有 0.26Cd,难怪高速上胎噪风噪都不大,跑起来跟抹了油似的顺滑。
车头最吸引眼球的是那个金色大众标,不像以前的镀铬标那么商务范,带点哑光质感,阳光底下看有点精致小资的味道,懂的人一眼就知道这不是普通的ID家族车型。贯穿式LED灯带晚上点亮后特别唬人,像一道光刃横贯前脸,配合熏黑的贯穿式尾灯,前后呼应,夜里开车在路上,辨识度直接拉满。
动力:不是傻快,是有节奏的快乐
坐进驾驶舱,熟悉的大众味还在,但又处处透着新意。方向盘握感扎实,真皮材质略带磨砂质感,多功能按键布局合理,盲操作毫无压力。踩下电门的瞬间,单电机版最大170kW功率加上310Nm的峰值扭矩来得很直接,但不像某些新势力电动车那样“窜”,而是带着一种线性的推背感,起步时稳健有力,加速过程行云流水。5.6秒的零百加速数据不算夸张,但胜在动力输出细腻,城市跟车时轻点电门就能精准控制车速,堵车时不会有那种一冲一刹的突兀感,对新手特别友好。
换到运动模式,画风突变。电机的响应速度更快,电门踏板的灵敏度提升,深踩下去的瞬间,后背能明显感受到座椅的支撑力,车速表指针迅速攀升,那种贴背感带着点小暴躁,但又不会让人头晕。有次在高速上遇到一段空旷路段,试了把全电门加速,虽然没有燃油车的声浪轰鸣,但电机特有的“嗡嗡”声伴随着持续的推背感,居然让我找回了开性能车的兴奋感。
高配四驱版的双电机系统更是惊喜。前轴新增的80kW电机让最大功率达到250kW,峰值扭矩472Nm,5.6秒破百的成绩放在SUV里相当能打。在山路上试驾时,这套动力系统的优势体现得淋漓尽致,爬坡时动力储备充足,不用提前预留加速空间,出弯时深踩电门,四驱系统的抓地力稳稳咬住地面,车身响应迅速,完全没有传统 SUV 的笨重感。
操控:MEB 平台的底子,让 SUV 开出了轿车的灵活
都说MEB平台是大众电动化的杀手锏,开起来确实能感觉到底子不一样。前后50:50的载荷比,加上电池包平铺在底盘,重心比传统SUV低了不少,开起来就像贴在地上一样稳。高速过弯时,车身侧倾控制得相当到位,悬挂系统不像有些电动车那么软趴趴,支撑性很足,甚至敢带着点速度入弯,车尾跟进特别积极,完全没有传统SUV的笨重感。
前麦弗逊+后多连杆的悬挂组合,乍一看挺常规,但调校真的见功夫。过减速带时,能明显感觉到悬挂先软后硬,先把冲击吸收掉,再把车身稳稳托住,后排坐三个大汉也没觉得颠。山路劈弯时,转向精准度让我有点意外,方向盘虚位极小,几乎是指哪打哪,车头响应跟手,车身刚性也够,急打方向时车尾一点不拖泥带水,这哪像台SUV啊,开起来更像一台拉高的轿车,灵活得很。
智能科技:不玩花活,实用才是硬道理
现在电动车都在拼屏幕数量和语音交互,但ID. 与众的智能科技却走了一条务实路线。先说 IQ.Drive 智驾管家,打灯变道功能堪称高速神器。开启转向灯后,系统会快速扫描侧后方路况,确认安全后自动完成变道,整个过程平顺得像老司机操作,没有那种生硬的急加速或急刹车。车道居中保持功能也很自然,不会频繁修正方向,长途驾驶时能有效减轻疲劳。
Smart Light 极智灯光系统让我印象深刻,尤其是那个 AR-HUD,把导航信息、车速、限速标志等直接投射到前挡风玻璃上,不用低头看仪表盘,视线始终保持在路面上,安全性大大提升。
车机系统虽然没有夸张的大连屏,但15英寸的中控屏操作流畅,菜单逻辑清晰,常用的空调、音乐、导航都能一键直达。语音控制识别率挺高,喊一声“你好,大众”就能唤醒,支持自然对话,比如我说“有点冷”,它会自动调高温度,不用记那些死板的指令,对懒人很友好。
结语
如果你和我一样,怀念燃油车的驾驶质感,又想试试电动车的新鲜劲儿,那ID. 与众值得你去试试。它可能不会让你第一眼就惊呼 “哇塞”,但相处越久,越能发现它的好。就像一位靠谱的老朋友,不会用花言巧语讨好你,但每一次陪伴都让你安心,甚至在某个瞬间,突然给你带来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