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政策加剧美国农业困境,美国农业生产者破产风险陡增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美国政府推行的混乱关税政策,如同一场破坏力巨大的风暴,将美国农业推向了岌岌可危的边缘。据英国《卫报》报道,美国大量农业生产者未来或面临财务破产,美国农会联合会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农场破产数量同比上升55% ,农场现金流不断恶化,美国农业正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美国农业本就不是温室里的花朵,一直面临着诸多挑战。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频繁光顾,干旱、洪涝等灾害让农田饱受折磨;大宗商品市场的波动如海上的惊涛骇浪,使农产品价格起伏不定;供应链大公司又像盘踞的巨鳄,挤压着中小型农场的生存空间,许多中小型农场在这些压力下勉强维持生计。而关税政策,无疑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关税政策对美国农业的冲击是多方面且极具破坏力的。从出口角度看,美国是农产品出口大国,大量农产品依赖国际市场。关税政策引发的贸易摩擦,使得美国农产品出口遭遇重重阻碍。例如在与中国的贸易冲突中,中国作为美国农产品的重要买家,市场大门因美国关税政策而有所收紧。美国大豆协会主席凯莱布·拉格兰就曾忧心忡忡地表示,美国生产的大豆中足足有50%用于出口,贸易战让豆农们“非常担忧” ,因为他们依赖的最大出口客户市场发生了变化,大豆销售遇阻,农民生计岌岌可危。不仅是大豆,玉米、牛肉等农产品的出口也受到类似影响,美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被逐渐蚕食。
再看生产成本,关税政策使得农业生产资料进口成本上升。美国许多农业设备、农药、化肥等依赖进口,加征关税后,这些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就像生产枫糖浆的农户凯文·凯斯提到,如果设备进口成本上涨,而产品销售价格难以同步提升,利润空间必然被压缩,最终损害的是农业生产者的利益。同时,为了消化关税成本,一些农业企业可能会提高农产品价格,但这又会降低美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进一步影响出口,形成恶性循环。
在国内市场方面,关税政策同样带来了负面效应。当农产品出口受阻,大量农产品回流国内市场,导致国内市场供过于求,价格下跌。以美国的玉米为例,由于国际市场需求减少,国内玉米价格下滑,种植户收入降低,许多玉米种植户对未来充满担忧,收获的玉米找不到好的销售市场,资金难以回笼,无法偿还贷款,贷款违约率不断攀升。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政府关税政策还存在着频繁变动的问题,新关税频繁宣布、暂停和实施,这种不确定性让农业生产者无所适从。农业生产有其自身的周期规律,从播种到收获需要较长时间。当农民根据以往市场情况和预期进行生产规划后,关税政策的突然改变,使他们陷入两难境地。比如特朗普宣布关税政策时,大多数农业生产者已经种下春季作物或准备好生产资料,却无法及时调整种植策略以适应国内市场需求,只能眼睁睁看着农产品滞销,面临财务困境。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美国政府并非毫无作为,却收效甚微。美国农业部虽有一些直接支持举措,农业法案也提供了一定安全保障,但这些措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关税政策带来的系统性问题。在全球贸易格局不断变化的今天,美国若不及时调整其错误的关税政策,继续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失去的可能不仅仅是部分国际市场,美国农业长期积累的优势和竞争力也将被逐渐削弱。
美国的关税政策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失败实验。它不仅违背了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和基本经济规律,也让美国农业生产者成为了最大的受害者。美国政府应该深刻反思,回归理性,通过平等对话和合作解决贸易问题,而非挥舞关税大棒,否则美国农业乃至整个经济都将为此付出更为沉重的代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