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咱来唠唠中国导弹的五大系列——霹雳、鹰击、红旗、巨浪、东风。这些名字听着就带劲儿,每一个系列背后都是中国军工从“跟跑”到“领跑”的逆袭故事,咱今天就一个个掰开揉碎了聊! 一、霹雳 说起“霹雳”,军迷圈里有句特酷的梗:“愿霹雳15照亮你的座舱”。这话听着真带劲,全是自信!
早年间,咱们没啥技术底子,刚建国那会跟苏联老大哥学了点本事,后来中苏闹掰了,只能靠自己琢磨。 最早的霹雳-1、霹雳-2,说白了就是照着苏联的K-13导弹(美军AIM-9B响尾蛇的仿制品)逆向研发的,那时候咱们就像刚学走路的孩子,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真正的转折点是霹雳-10的出现。这导弹可太牛了,堪称“近距格斗王者”。它装了国产头盔瞄准系统,飞行员只要转头盯着敌机,导弹就能跟着瞄准,真正实现“眼到弹到”。而且它能承受60G的过载,啥概念?战斗机飞行员最多抗9G就差不多了,这导弹能像“空中灵蛇”一样疯狂机动,敌机想躲?门都没有!和美国的AIM-9X、以色列“怪蛇”比起来,咱一点不差,甚至某些方面还更狠。 再往后的霹雳-15,直接把中距空战玩出了新高度。它用了双脉冲发动机,就像给导弹装了两段加速引擎,前段节省燃料保持射程,末段突然加速追上敌机,还有有源相控阵雷达制导,抗干扰能力拉满。特别是给歼-20量身定制,射程超过200公里,敌机还没看见咱们呢,导弹就已经飞过来了,真正的“超视距猎杀”。 现在传得挺火的霹雳-21,虽然官方还没实锤,但推测是远程空空导弹,速度更快、射程更远,以后空战说不定就是咱们定规则了。 说白了,霹雳系列就像咱们空军的“成长史”,从以前只能跟着别人屁股后面仿造,到现在能自己搞出领先全球的技术。 二、鹰击 “鹰击”系列,听名字就知道,这是咱们海军专门收拾水面舰艇,甚至能远程砸地的“反舰大杀器”。从亚音速到超音速,从隐身突防到末段变轨,海陆空潜全平台都能发射,简直是“全能型选手”。
早期的鹰击-8系列,还是仿制苏联P-15导弹来的,后来慢慢升级到鹰击-83A,虽然速度不快(亚音速),但胜在隐蔽性好,射程200公里左右,打打中小型舰艇够用了。 真正让美军紧张的是鹰击-62,这导弹射程超过400公里,能挂在轰-6K上,从空中远距离发射,专门盯着敌方陆地目标打,有点咱们自己“战斧”的意思,但咱更强调突防能力。 再看鹰击-18,这导弹玩的是“套路”:前段亚音速巡航节省燃料,悄悄接近目标,末段突然加速到3倍音速,像匕首一样刺破敌方防空网。美军航母战斗群的防空系统再厉害,面对这种“先潜伏后突袭”的打法,也得头疼。 但最狠的当属鹰击-21,去年在阅兵式上露过面,一看外形就知道不简单,高超音速弹道式反舰导弹,速度极快还能变轨,055大驱一扛上它,航母见了都得绕着走,直接把“航母杀手”的称号升级到2.0版本。 现在咱们海军从“黄水海军”往“蓝水海军”发展,鹰击系列就是关键武器。以前只能在近海守着,现在靠着鹰击导弹的远射程和多样化突防能力,咱们能在第一岛链内构建“反介入”火力网,美军想进来?先问问鹰击答应不答应。 三、红旗 “红旗”是咱们的地空导弹系列,专门负责“防空反导”,从低空到高空,从近程到远程,全方位保护咱们的领空。
好多人老觉得红旗-9是仿苏联S-300的,咱得澄清一下:一开始确实借鉴了人家的技术,但后来咱们自己魔改了,红旗-9B/C装上了相控阵雷达、自主制导系统,还能跟其他防空武器联网作战,能打飞机、打巡航导弹,甚至还能拦中程弹道导弹,比原版强太多了。 红旗-16更侧重野战防空,跟着陆军部队到处跑,反应速度快,哪儿有威胁就往哪儿扑,保护地面部队不受敌机骚扰。 红旗-17更绝,直接装在轮式底盘上,跟着坦克、雷达车一起行动,相当于给重要目标配了个“贴身保镖”,敌方导弹刚露头就能被收拾掉。 说到反导,红旗-19和红旗-26是咱们的“高空盾牌”。红旗-19专门拦中程弹道导弹,红旗-26射程更远,据说能到400公里,连隐身战机和高超音速目标都能盯得住。虽然具体数据保密,但咱们现在已经形成了“低空补盲、中空拦截、高空反导”的三层防空网,从以前被敌机随意轰炸,到现在任何飞行器想闯进来都得先过红旗这一关,咱的天空越来越安全了。 四、巨浪 “巨浪”是潜射弹道导弹,咱们海基核力量的核心,讲究的就是“隐蔽性”和“威慑力”。
早期的巨浪-1射程只有1700公里,核潜艇得冒险靠近敌方海岸才能发射,安全性不高。到了巨浪-2,射程涨到7000公里,躲在近海就能打到美国西海岸,真正具备了“二次核反击”能力——就算敌方先动手,咱们核潜艇藏在海里,照样能回击。 后来的巨浪-3可不得了,射程超过1万公里,还能携带分导式多弹头,一艘096核潜艇带十几枚巨浪-3,每枚导弹分几个弹头,覆盖范围直接拉满,而且不用靠近敌方海岸,躲在深海就能打遍全球。 现在巨浪-4 就更牛逼了,由巨浪-3型的基本款射程12000公里,升级到美方研判的15000~22000公里。 海基核力量最大的优势就是生存能力强,陆地发射井可能被摧毁,空中核轰炸机可能被拦截,但核潜艇藏在茫茫大海里,敌方根本找不到,这就是咱们“三位一体”核力量中最稳固的一环,有了巨浪,咱们的核威慑才真正扎实,别人才不敢随便动歪心思。 五、东风 压轴的“东风”系列,绝对是咱们的“国之重器”,从战术打击到战略核威慑,啥活儿都能干,而且干得漂亮。
东风-15、东风-16是“战术小能手”,射程600-1000公里,精度能到10米级,专门拆敌方的机场、港口、雷达站,打台海那是相当合适,堪称“定点爆破专家”。 东风-21D可就厉害了,世界上第一款反舰弹道导弹,以前大家都觉得弹道导弹只能打固定目标,咱偏不,给它装上末段变轨和雷达导引,专门追着航母打,1000多公里外就能发起攻击,航母再怎么跑也躲不过,直接打破了美军“航母无敌”的神话。 东风-26更绝,4000公里射程,能装核弹头也能装常规弹头,专门盯着关岛这种重要据点打,所以外号“关岛杀手”,体现了咱们“核常兼备”的灵活威慑策略。 东风-17是近几年的“网红武器”,为啥?因为它用了“乘波体”高超音速滑翔器,速度超过10马赫,飞行轨迹还特别诡异,不像传统导弹走抛物线,而是像打水漂一样忽上忽下,敌方雷达根本算不准轨迹,根本没法拦。这可是咱们领先全球的技术,美军到现在都没整明白怎么防。 东风-41洲际导弹,射程14000公里,能携带10个分导式弹头,从中国发射能覆盖全球任何角落,速度25马赫,20多分钟就能到美国,而且机动性强,能车载发射,生存能力大大提升,和美国“民兵”、俄罗斯“白杨”比起来,咱一点不落下风。 东风系列就是咱们的“战略拳头”,短中远程全覆盖,常规核武都能打,高超音速和变轨技术让敌方防御系统形同虚设,真正做到“东风快递,使命必达”。 从“攒零件”到“定规则”,中国导弹凭啥这么猛? 回头看这五大系列的发展,其实就仨关键词: 1. 从模仿到逆袭:早年没技术,只能靠仿制,现在每个系列都有自己的核心技术,高超音速、双脉冲发动机、乘波体这些,咱们不仅追上了,还反超了。 2. 从单打独斗到体系作战:以前导弹都是各打各的,现在空海陆潜联合作战,霹雳制空、鹰击反舰、红旗防空、巨浪核威慑、东风远程打击,形成一个完整的作战网络,1+1远远大于2。 3. 从守家门到全球威慑:以前导弹只能保卫国土,现在随着航母、核潜艇、远程轰炸机的发展,咱们的导弹能从海上、空中、海底发起攻击,真正具备了全球到达的能力。 说白了,中国导弹的强大,不是某一款武器厉害,而是整个体系、整个军工产业链的强大。从材料科学到电子制导,从发动机到信息融合,咱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别人上百年的路,而且在很多领域实现了“弯道超车”。现在咱们不光能保卫自己,还能在国际舞台上挺直腰杆,这些导弹就是咱们背后最硬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