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速每天进账15亿,一年竟能亏掉一个省GDP?”14亿中国人养不起高速?8

子焓 2025-04-20 15:30:05

“中国高速每天进账15亿,一年竟能亏掉一个省GDP?”14亿中国人养不起高速?8年亏空6万亿,美国高速免费却能盈利。美国的高速随便上,不收费,最后还能盈利,可中国的高速要收费,反而还亏欠,8年时间足足有6万亿的亏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元旦凌晨,G60 沪昆高速金华段的收费站前,货车司机老陈正对着收费单叹气。 电子屏上显示的 "0 元" 通行费,让他想起三天前满载脐橙从江西出发时的情景 。 同样的路线,平时要交 480 元过路费,节假日却免费。 这让他心里发虚:"这么大的国家,高速都免费了,到底靠啥赚钱?" 从2012 年国务院首次开始推行节假日免费通行政策,到 2023 年,仅春节 7 天就减免通行费 150 亿元。 这个疑问的答案,就藏在交通运输部 2024 年的统计报告里: 全国高速公路累计负债 6.15 万亿元,相当于每个中国人背负 4392 元。 数据背后是堪称魔幻的建设奇迹: 从 1988 年沪嘉高速零的突破,到 2023 年 17.7 万公里总里程,中国用 35 年走完了美国 60 年的路。 在四川凉山的悬崖峡谷间,建设者曾用肩扛手抬的方式,在千米高空修出每公里造价 2.8 亿的雅西高速;在青藏高原,平均海拔 4500 米的京藏高速那曲段,每立方米冻土处理成本相当于一吨钢材的价格。 全国 99.9% 的县城通了高速,哪怕是人口不足 5 万的西部小县,也必须承担动辄数十亿的建设成本。 当老陈们享受着 "县县通高速" 的便利时,收费站的打印机每天都在打印着新的负债单。 当中国司机在收费站讨论 "免费亏不亏" 时,美国 5 号州际公路上的卡车司机正在计算另一种成本。 洛杉矶的汤姆大叔拧开油箱盖,看着每加仑 4.8 美元的油价苦笑 —— 其中 18.4 美分是联邦燃油税,15 美分是加州州税,这些钱直接进入公路信托基金。 美国的 "免费高速" 神话,本质上是 "隐性收费" 的结果: 联邦政府通过燃油税、车辆购置税筹集资金,州政府则运营着 2800 公里的收费公路,比如芝加哥的 "天空 way" 高速,单程收费高达 12 美元。 这种差异源自不同的发展逻辑。 美国高速公路网在 1956 年《联邦资助公路法案》后基本成型,依托成熟的汽车工业和稳定的税收体系,走的是 "先有钱后修路" 的稳妥路线。 而中国在 2000 年后迎来基建狂魔时代,采用 "贷款修路、收费还贷" 模式,用未来的通行费抵押当下的发展 —— 仅 2015-2020 年,全国就新增高速公路 6 万公里,相当于每年修出一个英国的高速总里程,背后是年均万亿级的资金缺口。 在浙江某高速公路公司的财务室,会计小李对着电脑屏幕发呆:2023 年营收 5.2 亿,偿还本息却需要 7.8 亿。 但翻开另一本账,隔壁县的葡萄产业园在高速通车后年销售额突破 10 亿,曾经的 "山区穷县" 如今跑着开往中亚的中欧班列。 这种看似矛盾的 "亏损",本质上是发展的提前支付 —— 当美国高速在计算每公里盈利时,中国高速在计算每公里缩短的贫富差距。 数据不会说谎: 高速公路网带动沿线 GDP 增长超过 30%,让 2 万个贫困村摆脱交通桎梏,更让 960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变成紧密相连的经济共同体。 那些在节假日免费通行的车流,不仅是政策红利的具象化,更是国家对 "要想富先修路" 理念的持续投资。 正如老陈在送货日记里写的: "以前从云南到上海要 5 天,现在 3 天就能到,货损少了,赚的钱比省的过路费多多了。" 当我们讨论高速亏损时,不应只盯着账本上的数字,更要看见数字背后的发展逻辑。 中国高速公路的 "负债",其实是记在时代账本上的资产 —— 它打通的不只是物理的天堑,更是发展的公平线。 就像当年的京杭大运河用漕运亏损换来了千年繁荣,今天的高速网络正用财务赤字书写着大国崛起的基建诗篇。 在效率与公平、当下与未来的平衡中,这种 "亏损" 恰是发展中国家迈向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文中均使用化名) 创作来源: 中国公路,《国外收费公路发展全解析,用数据引发你的深度思考》

0 阅读:1
子焓

子焓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