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年,19岁的马一浮丧妻,他发誓不再续娶,岳父同情他,便问他:“我三女儿14岁,酷似她姐,你娶她吧?”马一浮拒绝:“亡妻地位无人能替,无心再娶。”不久又表示愿意娶妻妹,妻妹却说:“我不想连累你”
“姐夫,你与姐姐躞蹀情深,姐姐去世,让你痛不欲生,我虽然倾慕你,可也实在不愿让你徒增悲思,如今你我二人孑然一身,你追思姐姐一往情深,我也自己寻觅如意郎君,可好?”
那天马一浮疏通了心结,前往岳父家中拜访,打算求娶妻妹,岳父看到马一浮前来且神色已经缓和,心中大喜,当即再次提起。
岳父此举正中马一浮下怀,然而两人相谈甚欢时,马一浮的妻妹却敲响了房门。
马一浮的妻妹长得也是闭月羞花,看到马一浮之后微微红了脸颊,愈发娇俏可人,马一浮和岳父都以为此事成了,可马一浮的妻妹却婉拒了。
对此马一浮心中不解,但还是给予了妻妹应有的包容和理解,那么马一浮的岳父为何执意撮合马一浮和自己的小女儿在一起呢?
马一浮出生在浙江绍兴的一户名门望族之家,从小便受到良好的熏陶,年幼的马一浮早早便展现出惊人的智慧,这让马一浮的父母喜出望外。
“马家后继有人了!”
父母对马一浮寄予厚望,当时流传着一句话,读遍唐诗三百首,不会吟来也会偷,马一浮那个时候便已经胸有墨水。
十岁那年,马一浮便能够吟诗作赋,哪怕是母亲随手指着一片菊花,马一浮便能够出口成诗,文采斐然,让母亲大惊失色,随后又喜出望外。
为了让马一浮接受更好的教育,马一浮的父母为他找了一位当地有名的举人,马一浮拜举人为师,可三年之后,举人竟然选择主动离开,马母不解其意连忙询问,举人的回答让她暗暗吃惊。
“此子学识已经远超于我,拜我为师,实在令我惭愧!”
说罢这番话举人便头也不回的离开了,无奈之下,马母只好让马一浮自己学习,在马一浮十六岁那年,马一浮参加科举考试,一举高中、金榜题名,至此马一浮的人生算是迎来了辉煌时刻。
马一浮年纪轻轻便博学多才,而且精通四国语言,这在当时绝对是“神童”一般的存在,因此很多人对马一浮十分欣赏,尤其是眼看着马一浮马上就要到了娶亲的年龄,众人的心思便开始活泛起来。
这个时候当地的一家姓汤的乡绅便看中了马一浮的才能与实力,主动前往马家求亲,那个时候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尤其是在看到汤乡绅家中那如花似玉、温柔体贴、通情达理的女儿之后,马一浮的父母便当即同意了这门亲事。
在马一浮十六岁那年,他便与汤乡绅的女儿汤秀仪喜结连理,二人家世相当,才子佳人,珠联璧合,婚后二人感情十分深厚,在当时传为了佳话。
可好景不长,汤秀仪在与马一浮结婚三年之后却因病去世了,妻子的离世对于彼时的马一浮而言无疑是晴天霹雳,在妻子的灵堂边,马一浮哭的撕心裂肺、几度昏厥。
汤秀仪去世之后马一浮整个人消瘦了一大圈,白天在妻子的牌位前静坐睹物思人,晚上便孜孜不倦的学习,这样的生活即便是铁打的人也扛不住。
岳父实在不忍心看马一浮因此日渐消瘦,便主动前往马一浮家中将自己如花似玉的小女儿介绍给马一浮,妹妹与汤秀仪几乎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举手投足都十分相像。
“我那小女儿与秀仪酷似,今年14岁,你娶了她吧!”
面对岳父的撮合和好意,马一浮果断拒绝了这门亲事:“多劳岳父费心,亡妻之地位在我心中无人可替,我此生绝不会再娶他人!”
面对马一浮斩钉截铁地拒绝,岳父无奈只好摇头离去,可没过几日,马一浮却突然回心转意,决定迎娶妻妹,但是却被妻妹拒绝。
那么妻妹为何会拒绝呢?汤秀仪的三妹一直都十分有主见,且敢爱敢恨,性格坚毅,或许是不愿意成为替身,所以即便自己爱慕马一浮,也不愿成为亡姐的替身,因为那不是真正的爱情。
被妻妹拒绝之后,马一浮便再未娶妻,直到去世,马一浮始终都是孑然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