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叶童说:“我哥哥现在做保安,我一生只见过他3次,我不会帮他,要怪,就怪父母太偏心,对他比对我好太多。”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16年,叶童在接受采访时谈及自己的哥哥李中宁,“我哥哥现在做保安,我一生只见过他三次,我不会帮他,要怪,就怪父母太偏心,对他比对我好太多。” 这句话不仅揭示了叶童与李中宁之间近乎陌生的兄妹关系,也折射出童年时期家庭偏见对他们情感纽带的深远影响。 身为金像奖影后的叶童与落魄保安李中宁,生活轨迹截然不同,而这一切的根源,指向了他们共同的童年经历——一个充满不公与隔阂的家庭环境。 叶童原名李思思,1963年出生于香港一个重组家庭,她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上面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哥哥李中宁和一个姐姐,父亲思想传统,重男轻女,将全部希望寄托在李中宁身上。 哥哥小学毕业后就被送往美国留学,而叶童却被忽视,母亲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她只能辗转于外婆和姨妈家,童年的叶童看着其他孩子被父母牵手逛街,心中充满失落。 这种不公平的对待在她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一颗种子——对家庭的疏离感,尤其是对哥哥李中宁的陌生。 两人虽有血缘关系,却因成长环境的差异和父母的偏心,缺乏共同的记忆和情感联结,叶童曾回忆,父母对她的关爱甚至不如邻居,这份缺失让她学会了独立,却也让她对家庭的期待逐渐淡化。 与此同时,李中宁的命运却并非父亲期望的那般顺遂,80年代,他以俊朗外形进入娱乐圈,被誉为“肥版梁朝伟”,与郭富城、邱淑贞等人同为TVB力捧的“银河十星”。 他参演了《柠檬丈夫》《反斗威龙》等剧集,却始终未能大红大紫,90年代,李中宁转战电影圈,凭借三级片《三度诱惑》短暂走红,成为炙手可热的三级片男星。 可这种辉煌稍纵即逝,随着香港三级片市场的没落,他在1995年拍完《信有明天》后选择淡出娱乐圈,前往英国开餐馆,异国他乡的生活并不如意,餐厅生意失败,他几乎赔光了积蓄。 更为雪上加霜的是,他被诊断出初期脑退化症,记忆力开始衰退,2016年,李中宁回到香港,为了方便祭拜父母并维持生计,他在朋友的保安公司谋得一份保安工作。 每天12小时的替工生活虽然辛苦,却足以让他糊口,他坦言对复出娱乐圈已无兴趣,只想过简单的生活。 相比之下,叶童的星途堪称辉煌,1982年,她因主演《烈火青春》崭露头角,尽管因片中大尺度镜头曾被误解为“脱星”,她迅速调整方向,接拍了《等待黎明》《笑傲江湖》等多部佳作。 1992年,她在《新白娘子传奇》中饰演“许仙”,以精湛演技征服观众,成为家喻户晓的演员,事业巅峰的她不仅收获了金像奖影后的殊荣,还与初恋陈国熹结婚37年,婚姻幸福美满。 尽管选择不生育,她的生活因事业成功和影迷的喜爱而充实,2025年除夕,她与赵雅芝登上央视春晚,合唱《青城山下白素贞》,再次引发观众的青春回忆。 面对哥哥李中宁的困境,叶童却始终保持距离,她坦言,兄妹间仅有的三次见面——一次是她赴英探望,一次是父亲去世,一次是她结婚——不足以建立亲情,她强调,自己的电话号码从未改变,若李中宁想联系并不难,但她不会主动介入他的生活。 叶童的冷淡态度,表面上看似无情,实则源于童年创伤的深远影响,父母对李中宁的偏爱,让叶童在成长过程中感受到被忽视的痛苦。 这种不公不仅让她对家庭失去归属感,也让她对哥哥产生了一种复杂的情感——既非怨恨,也非亲近,而是一种淡漠的接受,她曾说:“这一切是命运的安排。” 这句话既是对兄妹疏离的无奈总结,也是对童年经历的一种释然,反观李中宁,他似乎同样选择了接受现状。 他拒绝了复出的邀约,也不曾公开提及妹妹的成就,甚至在媒体追问时以“我不轻易求人”回应,显示出一种孤傲的自尊,兄妹二人,血缘相连却形同陌路,彼此的生活轨迹仿佛两条永不交汇的平行线。 叶童与李中宁的故事,折射出家庭偏见对子女关系的破坏性影响,父母的重男轻女和对子女的区别对待,不仅让叶童在童年缺失了关爱,也让兄妹间失去了建立亲情的机会。 叶童的成功与李中宁的落魄,虽然与个人选择和际遇有关,但童年的不公无疑为他们的疏离埋下了伏笔,正如叶童所言,“要怪,就怪父母太偏心”,这句话不仅是她对兄妹关系的总结,也是对童年伤痛的回望。 叶童选择不帮助哥哥,或许是她对过去的一种无声抗议,但这种选择也让人感到一丝遗憾,血缘无法选择,但亲情需要用心经营,或许,正如叶童所说,“有缘会重遇”,但在命运的安排之外,主动迈出一步,也许能让亲情不再如此遥远。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闽南网2016-10-28《叶童称与哥哥李中宁关系疏离 不知他患初期脑退化症》
2016年,叶童说:“我哥哥现在做保安,我一生只见过他3次,我不会帮他,要怪,就
如梦菲记
2025-04-21 11:40:11
0
阅读: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