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抗战爆发后,张幼仪购买了大批军服染料囤积起来,大发国难财,这也是她日后被世人所诟病的地方。
此时的张幼仪,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早已脱离了徐志摩妻子以及徐家儿媳的身份,变成了上海女子银行的副总裁、云裳服装店的股东,成为了上海滩一位赫赫有名的女性实业家和银行家。
张幼仪是天生的经商者,当她的勇气和独立自主的能力被完全激发出来,商场上注定有一处属于她的席位。
抗战爆发以后,许多商人在战争中损失惨重,而张幼仪不仅没受到战争的干扰,反而多赚了许多钱。
她收购了大量制作军服必备的染料,囤了起来,等到市面上再也没有这种染料,并且就连从德国也买不到时,她将染料以高出原价一百倍的价钱出售,赚了一大笔资金。
之后,张幼仪又用这笔资金投资棉花和黄金,凭借着出色的经商头脑,张幼仪成为了战争时代少数赚钱的商人之一。
很多人说张幼仪大发国难财,因为军服染料上涨,使得抗日军费增加,棉花短缺,穷人受冻,囤积黄金,贬值的是货币,使得通货膨胀,更加剧了穷人的苦日子。
抗战结束后,张幼仪全家移居香港,并邂逅了一位中医医生,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婚礼,过上了她梦里期待的简约日子,找到了一段安稳的幸福,安然享受余生。
第二任丈夫去世以后,张幼仪移居美国,靠着从前积攒的钱财,日子依然过得潇洒自在,1988年,张幼仪病逝于纽约,享年88岁。
毫无疑问,张幼仪是个宽容良善的女子,好妻子,好儿媳,好母亲,是民国时期坚强的女性,为后世的女子树立了自我奋斗的典范,值得肯定。
但是在家国大义和爱国情怀面前,远不如有着文人傲骨的林徽因。
在抗战时期,林徽因和梁思成曾共同守在贫穷的李庄,过着艰苦的生活,他们的生活没有电,没有自来水,每日伴随他们的是臭虫和油灯。
然而,当美国朋友费正清邀请林徽因去美国治病并定居美国的时候,在苦难中生活,病情已经严重恶化的林徽因拒绝了他们,林徽因说:“我要和自己的祖国一起受苦。”
林徽因就这样在日日咯血的生死线上挣扎,几个月的时间就毁灭了她的美丽,但是因为她深深眷恋着祖国,她要在事业之路上努力前行。
抗战后期,为了躲避日军轰炸,林徽因跟着营造学社在李庄生活,此时林徽因已经病得很严重,儿子梁从诫曾经问过她:“如果日本人真的打来了,你怎么办呢?”
林徽因特别平静地回答:“中国的念书人不是还有一条老路吗?咱们家门口不就是扬子江吗?”
在林徽因瘦弱的身体里,竟然有这种铮铮铁骨,体现了传统知识分子的气节。
病魔和贫穷都不能阻挡林徽因对正义和理想的追求。在她生命的最后几年里,她做了三件大事:参加国徽设计工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座设计纹饰和浮雕图案、拯救了频临停业的景泰蓝传统工艺品。
那时候,林徽因的身体已经很不好了,长期卧床休息,但是她仍然坚持拖着病体反复修改着设计方案,只有对国家怀有强烈爱的人才能做到这样。
当美国的朋友费正清又一次邀请林徽因全家去美国疗养的时候,依然被林徽因拒绝了,她说:“我的祖国是中国,她还需要我,我不能抛下她。”
这样的林徽因真是值得后人尊敬的高贵女性。
张幼仪在离婚后的逆袭确实值得我们学习,但是在抗战时期,她大发国难财,这也是她和林徽因没办法相提并论的原因。 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