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返城那天,于文娟含泪告别恋人,喊着别追了,可她刚回家,母亲却把她赶出门

雾里看花水中 2025-04-21 23:36:46

1977年返城那天,于文娟含泪告别恋人,喊着别追了,可她刚回家,母亲却把她赶出门,说以后别再进这个家门。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85年的夏日,阳光透过教室的玻璃窗洒进来,在讲台上留下斑驳的光影,于文娟正在给学生们讲解一道数学题,粉笔在黑板上划出整齐的痕迹,她不经意间望向窗外,看见丈夫王胜利正在不远处的田野里忙碌,那熟悉的身影让她嘴角泛起一丝温暖的笑意,十六年过去了,当初那个冲动的选择,如今看来竟是人生最无悔的决定。 1969年的夏天,当于文娟第一次踏入王楼大队时,空气里飘荡着泥土的芬芳,她和其他三位女知青被安排住进了会计王洪发家中,王家的老屋朴实无华,却处处透着温情,那时的于文娟还是个天真烂漫的城里姑娘,对农村生活既充满好奇又带着些许忐忑,她不会想到,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等待她的将是一段刻骨铭心的故事。 王胜利是个沉默寡言的青年,总是默默关注着院子里忙碌的于文娟,他看着这个娇小的城市姑娘在乡村生活中摸索前行,笨拙却倔强,春天播种时,他悄悄在她身后补种;夏天收割时,他总是不声不响地帮她完成任务;深秋摘棉时,他又会适时递来一杯温热的姜茶。 日复一日的相处中,于文娟发现自己越来越离不开王胜利的照顾,那年夏天最炎热的一天,她在田间中暑晕倒,是王胜利背着她跑了几里地到卫生所,她醒来时,看见他布满汗水的脸庞,心底泛起异样的涟漪,后来,在王胜利的帮助下,她得以在村里的小学任教,不用再承受繁重的农活。 1977年,知青返城的政策开始实施,于文娟不得不面临人生中最艰难的抉择,她带着复杂的心情回到城里,却发现自己已经习惯了有王胜利在身边的日子,更让她措手不及的是,她发现自己已经怀了王胜利的孩子。 得知这个消息的那个夜晚,于文娟的母亲勃然大怒,要求她立即打掉孩子,可是于文娟却在那一刻异常清醒,她意识到自己无法割舍的不仅是腹中的生命,更是那个在乡村等待的人,一个深夜,她悄悄收拾行装,在桌上留下一封长信,毅然踏上了返回王楼大队的路。 重返乡村的那个清晨,晨雾还未散去,于文娟就看到了站在村口的王胜利,他还是那样默默地站着,目光却饱含深情,不需要太多言语,他们都明白,从此以后将不再分离,他们的婚礼很简单,没有繁复的仪式,却有全村人的真诚祝福。 日子就这样静静流淌,于文娟在村里的小学继续教书,王胜利则在生产队里辛勤劳作,他们的儿子在这片热土上茁壮成长,给平淡的生活增添了无限欢乐,虽然物质生活并不富裕,但是他们拥有最珍贵的东西彼此的陪伴和理解。 回到1985年的教室,于文娟看着窗外忙碌的丈夫,想起当年那个深夜留给母亲的信,她在信中写道:亲爱的妈妈,我知道您是为我好,但请原谅我的任性,我相信,幸福不在于生活的地点,而在于内心的选择。 如今,于文娟常常带着丈夫和儿子回城探望父母,岁月的流逝冲淡了当年的隔阂,她的母亲已经理解并接纳了女儿的选择,每当看着儿子在外婆的膝下撒娇,于文娟就感到一种特别的幸福,这种幸福是如此朴实无华,却又如此真实温暖。 或许正如她在课堂上常常告诉学生的那样: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所处的环境,而是你如何对待生活的态度,在这个偏僻的小村庄,她和王胜利携手走过了风风雨雨,创造了属于他们的幸福生活,这不是一个惊天动地的故事,却是一曲关于坚持和勇气的赞歌,谱写着平凡生活中最动人的乐章。 信息来源:《中国知青历史》- 李靖编著,人民出版社

0 阅读:17
雾里看花水中

雾里看花水中

雾里看花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