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志愿军91团身陷重围,谁知团长却不退反进,他坚持往南边撤离。众人急了

历史勘探者 2025-04-22 18:57:26

1951年,志愿军91团身陷重围,谁知团长却不退反进,他坚持往南边撤离。众人急了:“团长,南边是敌人的地盘,怎么能往南撤嘛!”

这个团长叫李长林。

李长林时任志愿军12军31师91团团长。

这天,李长林正在团部召开作战会议,商讨部队下一步的进攻目标,此时正值第五次战役,李长林指挥的部队,是志愿军打得最远的部队。在这之前,李长林已经指挥91团消灭了不少敌人,但他还不满足。

李长林想要扩大战果,把91团的名声彻底打响。

这次会议,就是商讨下一个攻打的目标。

就在这时,师部一个侦察员火急火燎地跑了过来,要求见李长林一面,这个侦察员说,要向李长林传达志愿军总部最新的指示,希望快点见到李长林。

正在开会的李长林听说后,当即暂停会议,因为他认为,志愿军司令部,可能又有什么作战行动了,不然的话,这个侦察员,不会这么着急找他。

所以李长林就在第一时间接见了这个侦察员,看到这个侦察员时,李长林一愣,因为他认识对方!

站在李长林面前的侦察员,可不是普通人,他是师部作战科长枫亭。身为师部作战科长,枫亭怎么会亲自给91团送情报呢?李长林很快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枫亭科长,出什么事了,什么情报,需要你亲自给我送?是不是志司又有什么作战行动?”

枫亭连忙解释:“李团长,不好了,根据志司最新的情报,你们已经被敌人包围了。师长本想给你发报,但无法联系上你,这才叫我赶紧通知你。”

据枫亭解释,因为12军31师打得太凶猛,已经打过了三八线以南很远的地区,由此被美军盯上。

美军已经调动了重兵包围了31师,不过31师的其他部队,已经撤离了,唯独91团,因为打得太远,都打到了三七线附近,31师师部就无法联系上91团。

而李长林为了隐蔽出击,不让敌人发现他们,就下令关闭了所有无线电通讯,这就导致,李长林无法从师部或志司那里获取到敌人最新的动向。

此时的李长林,已经被美军3个师包围了,算上南朝鲜军等部队,包围91团的敌人,是他们的30倍。

师长赵兰田知道这个情况时,因无法通过无线电联系到91团,这才派作战科长枫亭给李长林送情报。

赵兰田的指示是,91团不要与敌人硬碰硬,要想办法突围,而且突围途中,要尽可能地减少损失。

李长林听说这个情况后,脸色微变,随即便组织众人继续开会,只是这次会议的内容,不再是进攻,而是该怎么突围。李长林简单说了91团面临的处境。

团部众人闻言,面面相觑,随即你一言我一语,各自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但不管是何种突围方案,大致方向都一样,都是向北突围,毕竟,当时志愿军在朝鲜北部,朝鲜南部是敌人的地盘,因此,众人就下意识地认为,向北突围固然凶险,但向南突围绝无活路。

可偏偏李长林的想法,就是向南突围。

他要迎着敌人所在的位置突围!

众人一惊,因为南边是敌人的地盘,向南突围,那就是自寻死路,怎么能向南突围呢?

但李长林也有自己的想法。

解放战争中,李长林跟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期间多次遭到敌人的围追堵截,但他总能逢凶化吉,对于突围一事上,李长林经验丰富。他知道,面对敌人的重兵围剿,想要突围,就得先分析好敌我情况。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91团距离北边的志愿军主力,隔了100多公里,这100多公里的路上,敌人的身影随处可见,向北突围,就要一路打回去。

在李长林看来,敌人的兵力是他们的30倍,就这样打回去,那才是死路,他的想法是,换上缴获的南朝鲜军军装,然后向南突围。等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后,再向北迂回,唯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团里的领导听了李长林的解释,纷纷同意。

随后,李长林把团里会说朝鲜话的战士,都聚到了一起,让他们走在前面。李长林突围的原则是,派出多路侦察兵在前面开路,遇到敌人,能躲就躲,躲不过就乔装成南朝鲜军,并让会说朝鲜话的战士与敌人交涉,看看能不能蒙混过关。如果躲不掉,也无法蒙混过关,李长林才会采取下策,也就是直接打!

在敌人的印象中,除非志愿军发起进攻,打到朝鲜南部,不然朝鲜南部,很少会有志愿军出现。所以朝鲜南部的敌人,就下意识地把91团当成南朝鲜军。

这样,91团在往南转战途中,几乎没打过仗,毕竟他们都穿了南朝鲜军的军装,与敌人交涉时,说的还是朝鲜话,敌人瞧不出异常,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往南跳出包围圈后,李长林又指挥部队向北转战,途经汉城附近时,91团遇到了一股南朝鲜军,李长林巧用计谋,将其击溃,并俘虏了100多人。

经过近7天的转战,91团顺利回归大部队,在这7天的转战中,因为只打了一次遭遇战,对手还是战斗力很弱的南朝鲜军,所以91团几乎没有什么人员伤亡。

战后,李长林因表现出色,升任副师长,回国后升任师长,后来又被调到了新疆军区担任副司令员。

0 阅读:49
历史勘探者

历史勘探者

老鹿历史勘探,聊聊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