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上海三大美女之一的国画家周炼霞结婚,婚后十分幸福。不料有一天丈夫出差,一去就再也没有任何音信。35年后73岁的周炼霞收到一封信,“炼霞吾妻”四字映入眼帘,周炼霞顿时泪如泉涌。 周炼霞的故事,得从她1927年的上海生活说起。那时候的上海,十里洋场,灯红酒绿,繁华得让人眼花缭乱。她呢,原名周紫宜,1906年10月20日生在湖南湘潭一个书香门第。家里条件不错,父亲是个有名的学者,藏书满屋,小时候她就爱跟着爸翻书、看画,慢慢地就喜欢上了国画。她的仕女画特别出名,线条细腻,画里的女子总带着点古典味儿,像从诗词里走出来似的。少女时候,她在湘潭就小有名气,画作传出去,连外地的书肆老板都找上门来求画。 1927年,周炼霞来到上海,这座城市对她来说是个新天地。她靠着画画的才华,很快在这儿站稳了脚跟。也就是这年,她认识了徐晚蘋,一个搞摄影又会写文章的才子。两人一见钟情,徐晚蘋追她的时候挺有心思,每天写情书,还在信纸上画两只蝴蝶,寓意挺浪漫。没多久,他们结了婚,婚后日子过得甜蜜又充实。徐晚蘋对她特别好,两人一块儿在外滩散步,晚上家里常来些文人朋友,聊艺术、喝茶,生活有滋有味。他们还生了五个孩子,家里虽然忙,但温馨得很。夫妻俩还合作搞过摄影和诗歌集,蝴蝶图案老是出现在作品里,成了他们的标记。 那时候的周炼霞,真算得上上海滩的风云人物。她长得好看,又有才华,和徐晚蘋的婚姻被人称为“神仙眷侣”,羡慕的人多了去了。可惜啊,好日子没过多久,命运就给了他们一记重击。 1946年,国共内战打得乱糟糟,徐晚蘋因为工作被派到台湾去接管邮政业务。走之前,他把家里仅有的几块银元留给周炼霞,让她照顾好孩子。那天早上,他穿着一件灰色长衫,提着个小行李箱,跟家人告别后就走了。周炼霞抱着小儿子,带着四个大点的孩子站在门口,目送他离开。她大概怎么也没想到,这一走就是35年,音信全无。 徐晚蘋走了之后,周炼霞的日子一下子就难起来了。上海那会儿物价飞涨,家里老宅子破破烂烂,她得一个人撑起五个孩子的开销。她白天教学生画画,晚上卖自己的画,收入少得可怜,一幅画有时候只能换几斤米。家里没啥值钱东西,她就靠着那点微薄的钱,把孩子拉扯大。生活苦是真苦,但她从没抱怨过。那些年,追求她的人不少,有送绸缎的,有许大价钱买她画的,可她一个都没搭理。她心里就认定徐晚蘋是她丈夫,不管多久,她都等着。 这35年,她是怎么熬过来的?说白了,就是一股信念撑着。她总觉得徐晚蘋没死,只是联系不上。逢年过节,她就跟孩子们说:“爸爸会回来的。”每次邮差路过,她都忍不住跑出去看一眼,哪怕一次次失望,她也没放弃。日子一天天过去,孩子大了,头发白了,她还是守着那个家,守着那份希望。 1980年秋天,周炼霞73岁了。这天,邮差送来一封信,她打开一看,信封上有她熟悉的蝴蝶图案,抬头写着“炼霞吾妻”。这四个字一入眼,她眼泪就下来了。35年的等待,35年的想念,全在这封信里爆发了。信是徐晚蘋写的,他告诉她,当年他到台湾后,因为战乱和两岸局势,没能回来。后来他辗转去了美国,生活也不容易,但一直没忘记她。信里没太多煽情的话,可字里行间透着对她的愧疚和思念。 原来,徐晚蘋没死,也没变心,只是被时代困住了。1946年他去台湾后,两岸很快就断了联系,他没法回来,也没法送信。周炼霞收到信后,马上决定去美国找他。她收拾了行李,带上当年他留下的围巾,坐上了飞机。那一刻,她等的不是别的,就是个答案,一个35年的结局。 1980年秋天,周炼霞到了洛杉矶,见到了徐晚蘋。他头发白了,身子瘦了,拄着拐杖在机场等她。两人见面,没太多话,就是手握在一起,啥都明白了。几天后,他们在小教堂办了个简单的婚礼,算是把35年的遗憾补上。之后,他们在美国安了家,住在一栋小房子里,院子里种了点花。徐晚蘋看她画画,她画完就给他看,日子过得安静又踏实。 晚年的时候,周炼霞的画被当地画廊收藏,她的名气也传开了。她和徐晚蘋常一块儿散步,看看老照片,聊聊过去。虽然时间不长,但这几年总算圆了他们当年的梦。2000年4月13日,周炼霞在美国去世,享年93岁。她走的时候,墓碑上刻着她和徐晚蘋的名字,旁边还有两只蝴蝶的图案,像他们一辈子没分开过。
台湾博主采访上海民众,当时听了估计扎心。这位男子说:真打的话不用三天,几个小时就
【49评论】【1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