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祐,小字拔都,出生于耽津县(今韩国全罗南道康津郡),是高丽王朝末期的大臣与名将。她早年的经历不详,在高丽王朝末期复杂的局势下,当时元朝局势动荡,红巾军起义爆发,此时的他受元朝征召,踏入中国参与镇压红巾军起义。这段经历不仅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也让他在高丽王朝内外声名渐起。 高丽恭愍王在位时,决心铲除以权臣奇辙为首的亲元势力,此后安祐得到恭愍王的重用,成为王朝寄予厚望的军事支柱。 就在这时,来自辽东的红巾军侵入高丽,成为王朝的心腹大患。安祐临危受命,率军抗击红巾军,在战场上颇有成效,多次成功抵御红巾军的攻势,极大地鼓舞了高丽军队的士气与民众的信心。然而,内部的纷争却悄然滋生。在金镛等人的恶意挑拨下,此时的他竟以“畏贼不进”这一莫须有的罪名,杀死了同样在抗击红巾军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将领郑世云。 据相关史料记载,安祐设下酒宴,派人邀请郑世云,等到郑世云一到,他便示意准备好的壮士,在座位上击杀了他。 与此同时,红巾军攻势凶猛,一度攻破开城,在城中大肆劫掠。面对危机,安祐等将领“率兵二十万,屯东郊天寿寺前。郑世云督战命令进军,诸位将领围住京城,郑世云退守兜率院”。最终,红巾军被成功击退。 但安祐杀害郑世云之举,却为自己埋下了祸根。由于他的同僚金镛害怕自己挑拨的事情败露,便向恭愍王进谗言,请求治他的罪,过了不久之后他就被杀害了。 在安祐凯旋回宫谒见恭愍王时,金镛就让部下睦仁吉将安祐引至中门,指使守门者猛击安祐头部。而他神色镇定,毫不畏惧。恭愍王还未来得及听闻此事,守门者便再次重击将他杀死,并拖至庭院。恭愍王起初不知安祐已死,便传旨说:“你们擅自杀死郑世云,本应身首异处,如今不斩你们,是因为你们有大功。” 原来,金镛事先伪造了安祐等人杀害郑世云的书信。因此金镛就害怕同谋者金琳泄露这一阴谋,于是就先将金琳斩杀,金琳被金镛杀以灭口之后,金镛便向恭愍王进言:“安祐等人擅自杀害主将,这是不把殿下放在眼里,罪不可赦。” 安祐死后,他的幼子年仅十多岁,赤身裸体的立在道旁,恭愍王听闻后心生怜悯,便将其召入宫中,询问他意愿后送他离去。 当安祐之子在街市游玩时,那里的民众纷纷争着送物给他,便说道:“如今我们能安稳生活,全是三位元帅(安祐等将领)的功劳。”甚至有人为此感动落泪。 安祐一生,为高丽王朝抵御外敌,却因内部的阴谋算计而丧命,他的遭遇反映了高丽王朝末期宫廷斗争的复杂与残酷,其命运令人叹息。 高丽王朝的历史人物
历史上三次“神秘”巧合,让人不由得怀疑,世界或许是个大轮回。秦朝的灭亡,很多人
【2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