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暴跌?大规模停航,80多个中国出发航次被取消?美国自食恶果。 全球航运市场出了件大事,从中国出发到北美的货船,短短一个月竟然取消了80多个航次,相当于64万到80万个集装箱的货物突然“消失”了。 这事儿看起来是船公司没生意被迫停航,背后其实是美国对中国商品加税惹的麻烦,本想给自己捞好处,结果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2025年4月,美国政府以“对等关税”为由,对352项中国商品加征最高50%的关税,涵盖电子元件、机械零件等核心出口产品,消息一出,中国对美出口订单量环比锐减61%,美国进口商为规避成本,将订单转向越南、墨西哥等国,导致中国长三角港口空箱滞留率高达38%,创近十年新高。 美国的“关税大棒”看似打在中国制造上,实则砸了自己的脚,航运公司为应对需求萎缩,纷纷调整航线:马士基把8艘巨型货船从美西航线调往中东,中远海运直接取消了四到六月三成的美西航班。 这种“断臂求生”的操作,让美国港口陷入恶性循环——长滩港起重机开工率降至55%,洛杉矶港货物周转时间延长40%,沃尔玛、亚马逊等企业的货架开始出现“缺货潮”。 更讽刺的是,美国消费者成了这场博弈的最大输家,关税导致中国商品价格飙升,一件中国制造的羽绒服在美国售价上涨127美元,而美国本土制造业根本无法填补产能缺口。 密歇根大学预测,2025年4月美国通胀率将突破5.2%,鸡蛋、汽油等生活必需品价格飞涨,低收入家庭年均多支出3.6万元人民币。 与此同时,美国贸易逆差不降反升,2025年3月达到678亿美元,关税政策反而加剧了经济失衡。 这场航运危机的本质,是美国试图用政治手段扭曲市场规律的必然结果,当跨太平洋航线的“黄金时代”遭遇关税寒流,全球供应链正加速重构。 中国外贸企业转而开拓欧洲、南美市场,珠海到巴西的直航航线4月中旬正式启航,中欧班列运输量同比增长23%。 而美国企业为规避关税,不得不将生产线转移至印度、越南,苹果公司因此将iPhone 20系列成本提高85美元,进一步削弱了市场竞争力。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美国也曾因供应链中断陷入混乱,如今又用关税制造新的危机。
“没有中国站出来,全世界都得给美国跪下!”4月22日,马来西亚学者当众发言,表示
【4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