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7月到1985年6月,齐有为和石继军夫妻一同参加了为期一年的老山轮战! 先说说这俩人吧。齐有为,1950年生在山东一个普通农村,小时候就憧憬当兵。1968年,他应征入伍,凭着踏实肯干,慢慢从普通士兵干到连队指导员。他那股子硬朗劲儿,在部队里挺出名。石继军呢,1952年出生,家里好几代行医,她打小就立志当医生。1970年考进军医学校,毕业后成了一名军医,技术扎实,心也细。1978年,他俩在一次军区活动上认识,聊得投缘,1980年结了婚,生了个儿子。1984年,中越边境打得正激烈,他俩接到命令要去老山,孩子才几岁,只能托给家里老人,就这么上了前线。 老山轮战是中越战争后期的一场硬仗,1984年7月到1985年6月,咱部队跟越南军队在老山这片山头上反复拉锯。那地方地形险,山高林密,越南那边还挖了地道、布了雷,战斗条件特别恶劣。中国军队采取轮战策略,一批批部队上去守阵地、打反击,齐有为和石继军就在这时候被派上去。他俩虽然分工不同,但都在最危险的地方干活,一个冲在前头,一个守在后方,配合得挺默契。 齐有为那时候是硬骨头六连的指导员,主要负责带队作战和鼓舞士气。老山的地形你没法想象,山坡陡得像刀削的一样,敌人火力又猛,部队伤亡不小。他带着尖刀队,专门干攻坚的活儿。据史料记载,1984年10月的一次战斗,争夺一个小尖山,越南军队居高临下,机枪扫个不停,齐有为带着人硬是绕到侧面,组织包抄,最后把山头拿下来了。那次他胳膊被弹片擦伤,血流了一身,但没吭一声,回来才去包扎。部队里都说他胆大心细,指挥有方,后来因为这事儿还得了表彰。 再说石继军,她在战地医院当军医,那活儿可不是一般人能干的。老山前线伤员多,炮弹一炸,断胳膊少腿的太常见了。医院离前线没多远,炮声整天在耳边响,她得随时准备接伤员。有时候一天连轴转十几个小时,手术台上站得腿都麻了。她主要负责急救和手术,得在最短时间把人救回来。有一回,前线送来个重伤兵,肚子被炸开,肠子都露出来了,她愣是冷静地缝合,硬把人从死神手里抢回来。她救的人不少,后来统计,她那一年参与救治了上百个伤员,很多人能活下来都多亏了她。 齐有为和石继军虽然一个在前一个在后,但心是连在一起的。齐有为在前线打仗,受了伤得赶紧送后方,石继军那边接手救治,俩人分工明确。有一次战斗,齐有为连里的一个排长被炮弹炸伤,腿断了,送到医院时已经昏过去了。石继军带着团队抢救,硬是保住了那条腿。后来那排长恢复了,回来说多亏了石医生,齐有为听了也挺欣慰。他俩就这样,一个守阵地,一个保性命,互相支持着熬过了那一年。 老山那地方,苦不是一般的苦。雨季一来,山上全是泥,衣服湿了没地儿换,很多人得了湿疹。吃的也不好,主要是压缩饼干和罐头,偶尔有新鲜菜都算奢侈。蚊子毒虫多,晚上睡不好觉。更别提天天面对炮火了,精神得绷得紧紧的。齐有为得安抚战士情绪,石继军得顶着疲惫救人,他俩都没喊过累。部队里不少人都说,这对夫妻真能扛,跟普通人比,他们那股子韧劲儿太强了。 1985年6月,老山轮战告一段落,齐有为和石继军终于回了后方。那时候他俩都瘦了不少,但精神头还挺足。齐有为因为作战有功,得了三等功,石继军也被评为优秀军医。1993年,中越边境彻底平静后,他俩陆续转业。齐有为去了浙江省文化厅,当了副厅长,干了不少文化宣传的事儿。石继军晋升主任医师,继续在医院工作,还带了不少徒弟。后来他俩经常参加老兵活动,把老山的故事讲给年轻人听,想让大家记住那段历史。 他俩的儿子那时候还小,跟着爷爷奶奶长大。可能是受爸妈影响,他长大后也当了兵,延续了家里的军人传统。齐有为和石继军挺骄傲,说孩子能理解他们当年的选择,也算对得起那段拼命的日子。现在一家人过得挺踏实,逢年过节还常聚一块儿,聊聊过去的事儿。
1984年7月到1985年6月,齐有为和石继军夫妻一同参加了为期一年的老山轮战!
菖蒲繁花居
2025-04-25 19:50:17
0
阅读:32
大王
向英雄家庭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