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统一全国的王朝,建立于公元前202年,与东汉合称为汉朝。秦末期间因秦王嬴政的暴政,导致全国各地兴起农民起义,这些起义军为了推翻秦王朝的统治开始联合发起进攻,最终成功刘邦摧毁了秦王朝的统治并被封为汉王。
之后西楚霸王项羽与刘邦爆发了楚汉争霸,由于项羽过于自大且不接受他人的谏言,成为了失败得重要因素。
刘邦除了抓住这一点,还有最重要的便是不在乎脸面,最终项羽也因无法放下身段被逼无奈落得乌江自刎的结局,刘邦则是在公元前202年称帝登基。
由于西汉在建立之初不太安定,因此当务之急便是发展军事实力并改善军事制度。刘邦以秦朝做为前车之鉴,同时为了巩固政权,以及封建统治。在秦朝原有的军事基础上装备了更完备的武装力量。
西汉初期采用的军事制度与秦朝相同,也就是征兵制。显而易见西汉时期基本是处于全民皆兵的状态,军队的组织性和集体性极高。
征兵的制度以国家中编户,凡是十七岁以上的男性,都被当做预备兵役,都具备服兵役的义务,这些预备兵役又被称之为“正卒”。
还有另一种服役制度,即不在正式服兵役的年份中,每人每年都应自主服劳役,服役时长为一个月,这种服役的人群被称之为“更卒”。
西汉军事制度确立之后,又加速发展了经济以及政治改革。使得西汉在当时已经达到了文景之治的宏志。到了汉武帝时期,西汉的国力强盛至极,此时的匈奴盯上了西汉这块地盘。并且开始对西汉发起进攻。
此时的汉武帝意识到光是改革军事制度远远不够,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中,凡是爆发战争战役,仍旧使用的是冷兵器,因此在战争中骑兵就显得尤为重要。汉武帝也深知骑兵的重要性,于是开始加大对骑兵的扩招,并开始建立起一支完整且强大的骑兵队伍,专门用来对抗匈奴。
由于刘备在位期间曾与匈奴交手,让刘备见识到了匈奴骑兵的战力,也正是因此,汉武帝刘彻上位后,开始大规模的养马发展骑兵部队。仅是这一支骑兵队伍,汉武帝就对其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财力以及人力物力,并从各方面开始进行强军目标。
但事实上,西汉时期的军队实力算得上强大。与其他王朝交战期间,都最大程度的发挥技术优势以及作战能力。在中国历史上更是有着“一汉当五胡”的说法,可见当时的汉军的确有真材实料。
但在汉匈长达百年的战争中,匈奴与西汉相同都是全民皆兵的制度。但匈奴与西汉不同的是,匈奴的兵力几乎都是骑兵,车兵和步兵在战役中是辅佐的作用,只有在骑兵兵力不足的情况下,才会出步兵上场。在那个冷兵器时代,骑兵的重要程度远超所有兵种。汉匈两国交手期间,匈奴大力采用骑兵战术,这才使得两军交手期间汉军不占优势。
除此之外,匈奴做为北方的游牧民族,在冒顿单于消灭东胡之后,北方的草原地区几乎被匈奴统一。
之后,老上单于继位后,又将月氏人赶出草原。此时的匈奴已经将北方和西方的游牧民族凝聚在了一起。这也就代表北方的游牧民族在政治措施上首次完成了统一。
要知道,在秦王朝以前,北方的游牧民族基本上就是一盘散沙,虽然也有对中原地区发起进攻的事件,但也都是零零碎碎的一些入侵部落,与西汉时期匈奴的进攻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西汉初期才刚建立起政权,而此时的匈奴已经有了完整且强大的骑兵规模,这支骑兵的兵力达到了恐怖的四十多万。这支大规模的骑兵突然冒出对西汉发起进攻,让刘邦毫无还手之力。这种规模的骑兵进攻在中原地区是首次发生,因此极其震撼。
刘彻虽然在继位之后开始发展骑兵队伍,但由于不具备经验,并且建立一支大规模的骑兵队伍需要一定的时间。
因此在与匈奴的战斗中,汉军的骑兵丝毫不占优势。再加上匈奴善用机动腾挪的战术,汉军对于这种战术在短时间内无法攻破,只能采用最原始的包抄战术。但包抄战术在匈奴的机动腾挪战术面前不值一提。因此也就是说汉军没有完美的对抗战术。
汉匈百年交战中,汉军打不过匈奴的原因最重要的还是时间不够,汉军无法完全发展骑兵力量才导致战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