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毛主席远赴苏联前夜,密令李克农:我一走,你必须秘密抓捕一人! 1949年,刚刚成立的新中国百废待兴,国共之间的隐蔽战线却从未停歇。国民党保密局局长毛人凤不甘失败,策划了一场代号“0409”的刺杀行动,目标直指毛主席的访苏专列。他们的武器?隐藏在民间的秘密电台和训练有素的特务。 北京鼓楼一带,夜深人静时,空气中却弥漫着“滴滴答答”的摩尔斯电码声。公安部的无线电监测小组日夜蹲守,耳机里传来的信号如同暗夜中的鬼魅,稍纵即逝。 专案组组长杨奇清咬紧牙关,盯着苏制R-250测向仪的指针,试图从海量的电波中锁定目标。 “用电量有异常!”一名年轻侦查员突然报告。鼓楼附近的磁器库南岔道7号,每到深夜,用电量会激增。 之后伪装成电业局查表的侦查员敲开了这处四合院的大门,表面看是个普通人家,但李克农却敏锐察觉:“这里面有猫腻。”他下令,24小时监控,不放过任何线索。 与此同时,天津黑龙江路的一家银行传来消息:两笔从香港汇来的款项,收款人名叫“计爱琳”。这个名字陌生的女人,背后究竟藏着什么秘密? 专案组顺藤摸瓜,发现“计爱琳”竟是化名,真名叫计采南,而她的弟弟计旭,频繁出入北京一家名为“漪澜堂”的餐厅。线索像拼图般逐渐浮现,但核心人物依然是个谜。 时间回到1949年12月,毛主席的专列已缓缓驶向莫斯科。北京的寒风中,李克农的专案组却一刻不敢松懈。他们在漪澜堂布下天罗地网,监听了一场看似普通的聚餐。 席间,一个名叫计旭的年轻人不小心提到“兆祥哥最近忙得很”。这一句话,如同黑暗中的火光,点亮了专案组的希望。 计兆祥,这个名字终于浮出水面。他是北京新侨贸易总公司的股东亲属,表面上是个不起眼的生意人,实则受过国民党保密局高级训练的特务。 专案组查到,计兆祥独自居住在磁器库南岔道7号的四合院,卧室床板下藏着一台精密的秘密电台。他每天深夜发报,搜集北京的情报,加密后传往台湾。 但抓捕并非易事。计兆祥行踪诡秘,单线联系,从不与他人直接接触。专案组的侦查员们裹着棉大衣,在零下十几度的街头轮班蹲守,冻得手脚发麻。杨奇清回忆:“那段时间,我们连觉都不敢睡,生怕错过一丝线索。” 转折点出现在1950年2月。专案组通过用电量分析,确认了计兆祥的发报规律——每晚11点到凌晨2点,电台信号最为活跃。李克农果断拍板:“时机成熟,立即行动!” 1950年2月26日,深夜11点,磁器库南岔道7号的四合院外,公安战士悄无声息地围拢。寒风吹过,院子里只剩昏黄的灯光。 杨奇清带队,轻轻推开院门,脚步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卧室里,计兆祥正低头操作电台,耳机里传出“滴滴”的电码声,丝毫未察觉危险逼近。 “行动!”一声令下,公安战士破门而入。计兆祥惊慌失措,试图销毁电报,却被死死按住。床板下的电台、加密本、汇款单据,无一不证明了他的特务身份。面对铁证,他终于低下了头。 抓捕行动干净利落,但李克农并未放松警惕。他深知,计兆祥只是“0409”计划的一环,毛人凤的阴谋远未结束。 专案组连夜审讯,从计兆祥口中挖出了更多线索:国民党保密局还计划通过“东北技术纵队”实施破坏行动。公安部迅速部署,将后续威胁一一瓦解。 1950年3月4日,毛主席的专列平安抵京。北京火车站,公安战士们整齐列队,向领袖敬礼。那一刻,杨奇清和专案组的同志们眼眶湿润——他们用智慧和汗水,守护了新中国的第一道防线。 计兆祥最终被判刑,其判决书现存中央档案馆,编号“1950年京特字第003号”。此案的成功,不仅粉碎了毛人凤的刺杀阴谋,还促成了公安部反特机构的建立,为新中国的安全稳定奠定了基础。 回望那段惊心动魄的日子,李克农曾感慨:“反特斗争如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敌人藏在暗处,我们必须比他们更聪明、更果断。”而这场胜利,属于每一个默默付出的无名英雄。 权威资料来源:《李克农:中央调查部首任部长,统领全国情报工作,毛主席表扬“干得不错”》——党史博采
1949年,毛主席远赴苏联前夜,密令李克农:我一走,你必须秘密抓捕一人! 19
何仪聊
2025-04-26 14:43:4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