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批准向美国布朗大学和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出借嫦娥五号采集的月壤样本,这一决定既是科学合作的突破,也是国际政治与技术博弈的体现。 1978年,美国曾赠予中国1克阿波罗计划月壤,中国科学家以此发表了14篇论文,奠定了探月研究基础。2020年,嫦娥五号从月球风暴洋吕姆克山带回1731克月壤,填补了月球年轻火山岩区域(约20亿年前形成)的研究空白,与美国阿波罗计划的古老样本(30亿年以上)形成互补。美国因《沃尔夫条款》禁止与中国航天合作,但其科研机构迫切需新样本验证月球演化理论,尤其是氦-3资源分布和火山活动研究。2023年11月,中国国家航天局开放国际月壤借用申请,收到11国24份申请。2025年4月24日“中国航天日”公布结果,批准7家机构(含美国两校),签署《月球样品借用协议》。布朗大学(行星科学领域顶尖)和石溪分校(曾主导阿波罗样本分析)因研究方案详实获批。 每份样本借用期1年,续借需提前30天申请,每次最长半年。研究成果需标注“中国探月工程合作”,论文署名须包含“CLEP”(中国探月工程缩写),数据实时同步至中方平台。样本全程GPS追踪,开封需中方监督;若遗失或损耗超0.1克,按每克200万美元赔偿。美方申请3克,实际获批2克,分装为0.8克和1.2克,供4个实验组使用。研究需使用中方指定仪器,数据实时回传北京,确保中方优先获取成果。 吕姆克山样本揭示月球火山活动持续至20亿年前,挑战传统地质理论。月壤中氦-3含量达120克/吨,是理想核聚变燃料,经济价值显著。样本分析支持嫦娥六号(月球背面采样)和嫦娥七号(南极水冰探测)任务优化。美国《沃尔夫条款》限制中美航天合作,但中国通过开放样本争取国际话语权,吸引欧洲、沙特等国参与月球科研站计划。中国以“人类共同遗产”原则推动《月球样品管理办法》,与美国主导的《阿尔忒弥斯协定》形成制度竞争。 科学界支持合作,认为《沃尔夫条款》阻碍研究进展;政界批评中国借机“羞辱”美国。NASA局长比尔·纳尔逊曾多次公开索要样本,但最终依赖高校绕开政策限制。此举被视为中国“技术性回馈”1978年赠礼,同时展示开放姿态,推动更多国家加入中国主导的探月项目。欧洲空间局、巴基斯坦等已通过合作获得样本或参与任务,削弱美国太空联盟影响力。 嫦娥六号样本计划从月球背面艾肯特盆地采样,其地质独特性可能引发新一轮国际申请,中国或延续选择性共享策略。中国通过严苛条款掌握数据主权,为未来月球资源开发确立规则先例。此次月壤共享既是科学合作的里程碑,也是中国在太空规则制定权争夺中的关键一步,标志着全球探月格局向多极化演进。
中国还是同意了!多次阻挠中国航天发展,嫦娥五号月壤仍分享美国中国还是同意了,
【3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