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英雄”张富清,晚年患上高血压,每次吃完降压药都将药瓶锁进柜子。一见儿子靠近,就会警惕地看上一眼。 起初儿子很不解,后来才渐渐明白,父亲这么做是为了维护“战斗英雄”这个称号。 其实,张富清94岁之前,周围包括他的妻儿在内,没人知道他是战斗英雄。 直到有一天,当地要采集退役军人的信息,工作人员知道张富清当过兵,于是上门登记,结果都惊呆了。 只见张富清从一个老箱子中取出一块红布,小心翼翼揭开,露出里面的奖章和证书:有特等功、一等功、二等功…… 工作人员看着只有一条腿的张富清,吃惊地问:“老爷爷,您当年是做了多么了不起的事啊!” 妻子和儿子也都震惊不已,他们一起生活了大半辈子,从不知道他立过什么功。 张富清是怎么立功的?之后为什么要对家人隐瞒?故事还得从张富清替兄从军讲起。 张富清原名张元生,出生于陕西汉中一个贫困乡村,父亲和大哥早早离世后,家里靠着强壮的二哥耕种维持生计。 后来,国民党抓壮丁,二哥也在名单中,母亲几乎哭瞎了眼。二哥这一走,家里的农活就没人干了,都得饿死。 张元生很懂事,不善农活的他,主动提出替兄从军,然而报到那天却出了麻烦。 张元生年龄小,身材也瘦小,站在一群高大的青年中间,一眼就被军官揪出来:“这点屁小个怎么能扛枪打仗?” 就这样,张元生被军队刷了下来。 母亲还挺高兴,以为小儿子也能留家。没想到隔天,张元生就被带到乡联保处关押留用,不久被押送到国民党部队后勤去干粗活。因为瘦小,他在那里受尽欺辱。 1948年,张元生所在的国民党部队被解放军击溃,之后,他选择参加解放军。为了跟过去的黑暗生活告别,他特意给自己取了新名字——张富清。 凭借一股浓烈的爱国热情,以及不怕死的冲劲,张富清主动请求加入敢死突击队,每一次都抢先出击。 在陕西永丰城战斗中,张富清作为突击队员去炸碉堡,顺利完成任务后,上级表扬他立了大功,他却流着泪说:这荣誉不属于我,而是属于那些跟我一起去、却再也回不来的战友…… 战友们的牺牲,更坚定了张富清的战斗决心,他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屡立战功。 解放战争时期,张富清曾荣立一等功3次、二等功1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2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以及“人民功臣”奖章。 凭借这些赫赫战功,张富清30岁退役那年原本可以到城市工作,可他却选择了湖北最边远的来凤县。 他说:“我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越贫苦的地方越需要建设……”这是那个朴实的年代,很多人最朴实的声音。 就这样,张富清深藏功与名,到来凤县撸起袖子参加工作。60多年来,他从来没向别人提起自己的战功,包括家里人。 并非张富清不重视荣誉,相反,他在1955年曾佩戴三枚勋章郑重拍了一张照片,然后用一块红布,把照片和功章、证书等一起包好,收藏在箱子里,60多年来保管完好。 之所以不张扬,是因为他觉得:“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友,有好多都牺牲了,他们才是英雄,我有什么资格拿出立功证件……” 张富清自谦,可国家不会忘记他的功劳。就在他的事迹被人知晓的第2年,国家授予了他“共和国勋章”。 95岁高龄的张富清,坐高铁去北京领奖时,一路上忍不住老泪纵横:“国家强大了啊!人民有福了,真好……” 而且,由于张富清为国家所做的贡献,他的医疗费用可以全免。不料,张富清却处处想着法为国家省钱。 张富清晚年患上高血压,按规定,他的降压药是全额报销的。 有一次,同样患有高血压的儿子,想跟老爷子要几颗降压药应急,却被他断然拒绝:“这是国家照顾我,给我开的免费药,你不能占国家便宜!” 从那之后,张富清每次吃完降压药,都会把药瓶锁在柜子里,当宝贝一样藏着。这让儿子哭笑不得。 还有一次,张富清患有眼疾,手术需要用到一个晶体。看到标价7000元时,他皱了皱眉头。医生特意提醒,这7000元可以全额报销。 张富清却摇摇头,严肃地说:“我都这把年纪了,没必要用那么好的晶体,白给国家添负担。我的老乡兄弟去年用了一个3000元的,我也用他那种就好了。” 医生还没见过这种“有便宜不占”的好人,瞬间对张富清充满敬意。 这就是我们的老英雄。战争年代,他冒着枪林弹雨冲锋陷阵,立下赫赫战功;和平年代,他又深藏功与名,扎根山区为民造福。不仅不把战功当资本为自己谋福利,反而处处为国家着想。 正如新华网对他的评价:张富清心里始终装着党和人民,却唯独没有自己。 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平凡之中蕴含着伟大。致敬我们的平民英雄——张富清!
每天认识一件兵器【头重脚轻方脑壳,看上去风一吹就翻船了】长滩号导弹巡洋舰,19
【1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