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 年,董竹君身怀第 5 胎之际,酷爱食辣,其夫竟骂她为赔钱货。15 年后,董竹君携女儿们净身出户,于上海历经艰辛打拼,建立起自己的商业帝国。岂料,丈夫得知后竟写信认错,期望她们回归。 董竹君,原名夏竹君,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早年曾在青楼度过了艰难的岁月。她以极高的智慧和非凡的决心脱离了那个阴暗的世界,最终嫁给了四川的一位军阀夏之时。 她的婚姻生活并不如她所期待的那样美满。夏之时是一位传统的旧式男人,固守封建思想,尤其偏好重男轻女。在这段婚姻中,董竹君始终扮演着贤妻良母的角色,但内心深处,她的思想和丈夫的观念常常发生冲突。尤其是她酷爱读书,主张教育女性,但丈夫却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二者的价值观差异让她感到深深的孤立与痛苦。 董竹君有五个孩子,其中四个女儿,最小的是儿子夏大明。董竹君对女儿们的教育异常重视,她认为只有通过知识和自我提升,才能摆脱传统束缚,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她不仅自己学习,还在丈夫极力反对的情况下,偷偷教女儿们识字和音乐。 这种行为不仅没有得到丈夫的支持,反而频繁遭遇侮辱和打压。尤其是在董竹君怀第5胎时,丈夫夏之时甚至在得知妻子怀的是男孩后,仍不忘调侃她“赔钱货”。这种持续的家庭内耗最终成为了两人婚姻的导火索,也直接影响了夏大明的成长轨迹。 夏大明的出生并未让家庭气氛得到缓和,反而成为了更深冲突的催化剂。夏之时对儿子的期待几乎达到了偏执的程度,他忽视了产妇董竹君的身体状况,急于迎接儿子的到来。 在夏大明出生后的满月酒上,夏之时不仅大肆张扬儿子的诞生,甚至忘记了应该关心妻子的健康,完全将注意力集中在儿子身上,这让董竹君感到万分失望。她开始深刻意识到,自己的女儿们可能在未来的生活中面临更大的困境——无论是来自父亲的偏见,还是社会上对女性的不公。 然而,董竹君并没有向困境低头,她开始独立思考如何为女儿们争取更好的教育机会。尽管丈夫夏之时坚决反对她的做法,董竹君依然毫不妥协,甚至开始尝试创业,做黄包车生意,虽然由于资金限制,她的创业之路并不顺利。 但她的心里清楚,只有改变经济状况,才能改变女儿们的命运。在这个过程中,董竹君开始默默积蓄力量,她知道自己不能依赖丈夫,必须找到一条自己的出路。 到了1929年,董竹君终于忍无可忍,带着四个女儿离开了夏家,虽然她无法带走年仅两岁的夏大明——因为儿子不仅是丈夫的亲生骨肉,且还被过继给了夏家大伯——她知道这个决定意味着她要面对一段漫长而孤独的奋斗之路。 离开夏家后,董竹君带着女儿们辗转来到上海,开始了新的生活。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城市,她将女儿们送进学校,努力为她们争取到更好的教育资源。 几年的奋斗之后,董竹君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一部分梦想——她成功创办了锦江饭店,并将其打造成了上海乃至全国知名的餐饮品牌。而与丈夫夏之时的离婚,也终于在1935年实现。董竹君的命运渐渐好转,她不仅积累了财富,也收获了社会的认可。 然而,夏大明的成长之路则不同。他在父亲夏之时的庇护下长大,却因为母亲的离去而感到困惑与愤怒。尤其是,当他逐渐听信家族中人对母亲的偏见时,他对董竹君产生了怨恨。 在他少年时期,甚至一度认为母亲是抛弃了自己,直到成年后他才得知事情的真相。通过回溯母亲的经历,他逐渐明白母亲的苦衷与付出。这段误解的亲情,最终在董竹君的努力下得以解开。 随着时间的推移,夏大明逐渐意识到,母亲虽然没有亲自抚养他长大,但她始终在背后默默支持着他。通过与母亲的重新联系,夏大明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努力弥补因缺乏家庭支持而失去的学习机会。 在母亲的帮助下,他最终加入了革命队伍,并在1951年从南通学院毕业,成为了一名教师。尽管他的人生没有像姐姐们那样璀璨,但他在母亲的帮助下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道路。 董竹君在晚年回顾自己的一生时,常常感叹自己对儿子的亏欠。尽管如此,夏大明却在母亲的晚年时一直陪伴在她身旁,成为了母亲最坚强的依靠。 董竹君的一生充满了挑战与挣扎,但她通过自己的坚持和智慧,最终获得了成功,帮助了无数像她一样曾被压迫的女性。而她与夏大明母子之间的感情,也在多年后得到了彻底的修复。 晚年的董竹君依然活跃在商业和社会活动中,但她最享受的时光,莫过于与儿子和女儿们一起共度的日常。直到97岁时,她安详地离世,而夏大明则继续以母亲的榜样为指引,走向属于自己的辉煌。
1926年,董竹君身怀第5胎之际,酷爱食辣,其夫竟骂她为赔钱货。15年后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吖
2025-04-29 08:59:33
0
阅读: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