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倪匡伪造多种公章、证件、介绍信,由内蒙古畏罪潜逃至广州,七月间偷渡至

平南 2025-04-29 12:59:38

1957年,倪匡伪造多种公章、证件、介绍信,由内蒙古畏罪潜逃至广州,七月间偷渡至澳门,最终逃到香港

1957年,倪匡的人生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指控推向悬崖边。他因拆毁一座木桥被定性为“现行反革命”,面临死刑的阴影。这位内蒙古劳改农场的监管者,靠着伪造公章和介绍信,硬生生从绝境中杀出一条血路。从草原的暴风雪到广州的街头,他一步步逃亡,最终在七月偷渡至澳门,再辗转抵达香港。 倪匡原名倪聪,1935年5月30日生在上海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排行老四,家里七个兄弟姐妹,妹妹倪亦舒后来也成了作家。小时候他住在黄浦区霞飞路附近的弄堂,街头小贩的叫卖声是他童年的背景音。他爱在弄堂口的小书摊翻旧书,从《三国演义》到外国冒险小说,啥都看。1942年,他在上海勤业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小学读书,课余常去黄浦江边看轮船。1948年,13岁的他随家人搬到闸北区一处破旧宅院,日子苦,但他还是借书读,书边都翻卷了。 1951年,16岁的倪匡辍学,离开上海,去苏州加入华东人民革命大学,接受三个月训练。之后他被编入解放军,派到苏北做土地改革,走村串户记农户信息。后来又去苏北滨海县开垦盐碱地,手上全是老茧。1955年,他主动要求去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监管劳改农场的犯人。住的是土坯房,外面是大草原,风声狼嚎成了日常。他还常骑马穿过大兴安岭采购物资,靴子沾满泥,清单攥得紧紧的。

1957年,倪匡的日子突然翻了天。他因拆毁一座木桥被控“蓄意破坏交通”,被定性为“现行反革命”。这罪名不小,可能直接吃枪子儿。事情咋回事不清楚,但农场那环境,谁知道是不是有人故意整他?反正面对死刑威胁,他没坐以待毙,决定跑路。这一步,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也给后来的故事开了个刺激的头。 逃跑不是喊口号,得有真本事。倪匡动手能力强,他在宿舍角落用小刀在一块肥皂上刻公章,刻好后藏进破布包。这公章是他逃亡的敲门砖。第二天凌晨,他背上行囊,趁夜色溜出农场,踩着霜冻的草原跑了。他原计划北上外蒙古,但半路遇上暴风雪,迷了方向。结果阴差阳错上了辆南下的货运火车,躲在麻袋堆里,一路颠到黑龙江泰来县。 在泰来,他靠伪造的介绍信混过检查,上了辆往南的长途车。这一路,他饿了就抓田鼠烤着吃,或者嚼干棉花填肚子,脸瘦得凹下去,衣服破得不成样。逃亡三个月,他硬是撑了下来,最后到了广州。 到广州后,倪匡没敢停。他在街头晃荡,脚底磨出血泡,疼得走路都费劲。晚上,他翻了张破报纸,看到一则蛇头广告,立马用身上最后几块钱联系上对方,换了张偷渡船票。1957年7月的一个早上,他藏在一艘运菜船底舱,伴着海水腥味颠到澳门。到澳门还不算完,他又搭上一艘渔船,夜里偷渡到香港。踏上九龙码头那刻,他腿都软了,但总算活下来了。

刚到香港,倪匡日子不好过。他在荃湾一家染坊干杂活,搬布匹搬到手酸,染料味呛得咳嗽,工资只够买两碗云吞面。晚上睡在仓库麻袋堆上,借路灯光看旧报纸。后来他捡了半截铅笔,用废纸写了个短篇小说《活埋》,讲土地改革时一个地主婆的惨事,投给《工商日报》居然中了。拿着稿费,他买了双二手皮鞋,高兴得不行。 1957年秋,他进联合书院新闻系夜校读书,课后拼命写稿,用笔名“衣其”投《真报》,很快当上校对员,后来升到助理编辑和记者。他写得快,最多时同时给12家报纸写连载,稿费在香港排前列。1960年代,他搞出《卫斯理系列》科幻小说,火遍全港,书摊上他的书摆在最显眼的地方。他还写电影剧本,像《独臂刀》《精武门》,在片场跟导演讨论得热火朝天。后来他跟金庸、黄霑、蔡澜混成朋友,经常在茶餐厅聊文学,桌上全是菠萝包和奶茶。 1992年,他移居美国旧金山,住郊区别墅,院子种满花草。2007年回香港,住进能看到维多利亚港的公寓。2022年7月3日,他在香港去世,87岁,留下一堆传奇故事。 倪匡这趟逃亡,简直是他文学事业的“燃料”。从内蒙古到香港,一路上他见识了人性、生存和自由的珍贵。这些经历全成了他写作的素材。《卫斯理系列》里的冒险精神,不少就跟他跑路时的胆量和机智挂钩,难怪那么多人爱看。

0 阅读:303

评论列表

你已被击倒

你已被击倒

4
2025-04-29 19:31

不愧是四大才子,能力超级强悍

火星用户

火星用户

2
2025-04-29 23:13

不然他应该是一个好的监狱狱长[开怀大笑]

平南

平南

人笑比庭中树,一日秋风一日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