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5月的一天夜里,晋察冀军区第一分区司令部传来了一条紧急消息:电台科长刘长生失踪了。
更让人揪心的是,他随身带走了电台的密码本和频率表,这些内容一旦落入敌人手中,整个分区几十支部队的通讯安全将暴露无遗。
当时的司令员杨成武立即拍案而起,下令全线更换密码,同时责成锄奸科科长宁亚川追捕刘长生。
叛徒和密码,必须追回,这是一场针尖对麦芒的较量,几乎所有人都明白,这是生死攸关的一战。
刘长生,28岁,长征老战士,算得上是军区里的骨干力量,三年前,他凭技术娴熟被提拔为电台科长。
可这几年,他的职位始终没有动静,眼看着年轻的后辈一个个升职,他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刘长生的情绪问题,许多干部都看在眼里,但谁也没想到他会走到叛逃这一步。
事发前一个月,刘长生向司令部提交了一份申请,他想结婚,女方是易县一位地主的女儿,年仅19岁。
按战时规定,干部结婚需满足三个条件:年龄满28岁,党龄满5年,职务达到团级。
而刘长生虽过了年龄,但职务只到科级,申请被杨成武否决,杨成武在批复中写明,刘长生需等待并进一步审查女方背景。
这个结果让刘长生火冒三丈,他反复向女友解释,但女友根本不买账,她明确表示:“要么现在娶我,要么另嫁他人。”
刘长生的情绪几乎崩溃,他来来回回找过组织几次,但结果依然不变,他开始心灰意冷,甚至对战友发牢骚,说自己“为党打了这么多年仗,连婚姻自由都没有”。
偏偏在这时,日军特务盯上了他,一个叫赵玉昆的伪军汉奸找到了刘长生,通过中间人透露,只要他投靠日军,就能月领200银元,还能负责一座侦听电台的建设。
赵玉昆懂得投其所好,还承诺帮刘长生解决婚事,几个回合下来,刘长生动摇了。
5月10日深夜,刘长生趁着司令部夜班人手松懈,悄悄潜入机房,他将密码本和频率表藏进随身行囊,趁着夜色骑马直奔赵玉昆的地盘。
他以为事情就这么成了,却没想到,他的行动被一位夜巡的通讯员发现了,天亮后,这名通讯员发现机房内的文件丢失,马上报告了上级。
杨成武得知消息后当即召开紧急会议,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他下令全面更换密码,同时任命宁亚川全权负责追捕。
宁亚川是一名32岁的锄奸科长,出身贫寒,机智果敢,他领命后迅速乔装成“逃亡八路”,混入赵玉昆的伪军队伍。
他借着赵玉昆刚接管地盘时不熟悉人手的空子,用小恩小惠打点伪军,渐渐获得赵玉昆的信任。
几天后,宁亚川终于打听到刘长生的行踪,原来,刘长生藏身于赵玉昆的一个据点内,被当成“贵宾”保护得滴水不漏。
机会在5月18日到来,这一天,赵玉昆邀请手下人参加酒宴,刘长生也在席间。
宁亚川借机试探,在闲谈中故意提起“最近八路的密码系统已经大换血,老密码一文不值”的话题,试图观察刘长生的反应。
听到这话,刘长生面露慌张,但很快掩饰过去,这一细微的表情让宁亚川确认:密码本仍在刘长生手中,还没有转交给日军。
当晚,宁亚川策划了一场抓捕,他安排人手在澡堂附近设伏,趁刘长生单独洗澡时,悄悄靠近,直接用手枪顶住了刘长生的后背。
刘长生根本来不及反抗,就被宁亚川制服,连同随身密码本一起押解回了根据地。
几天后,杨成武亲自接见了宁亚川,夸赞他“机智果敢,为军区立下大功”。
接下来的事情不难想象,刘长生被押解到延安,接受了军事法庭的审判。
法庭最终判处刘长生死刑,这既是对叛徒的惩罚,也是对全体干部的警告。
这一事件并未对军区造成实质性损害,但给杨成武和整个军区敲响了警钟。
为了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军区迅速出台了《干部婚姻审查条例》,进一步规范了干部的婚姻申请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