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舟飞船规划两个核心型号:
近地版可支持中国空间站运营,最多可搭载7名航天员往返地面与近地轨道;
梦舟Y登月版则服务于载人月球探测任务,可搭载3名航天员穿越地月空间。
梦舟飞船返回舱具备多次重复使用的能力,能够大大节省成本,也提高一些效率。返回舱采用防热、密封双层结构,通过气动优化降低再入热负荷,“群伞减速+气囊缓冲”系统实现着陆革命,双层气囊在触地前最快速度充气弹出,外层泄压吸能、内层维持稳定。
环形载人航天器,是通过航天器,在太空中不停的旋转,产生出离心力,从而在没有重力的太空环境,制造出人造重力,环形载人航天器的体积规模,必须要达到千米级的规模,才能避免待在里面的航天员,因为航天器的旋转,发生晕厥,环形载人航天器的体积越大,在太空中旋转的速度就可以越慢,既可以产生出离心力,制造出人工重力,又可以避免里面的人发生旋晕,现在最大的太空载人航天器,国际轨道空间站,才达到百米级的规模。
要想实现载人登陆火星,就必须要解决在太空中的失重问题,从地球发射探测器到火星,单程要飞行半年,往返需要一年甚至一年半的时间,航天员的身体在失重的环境中,半年时间像瘫痪一样,到达火星表面,火星那里又没有地面工作人员,航天员跟本无法在火星表面登陆,还得返回地球,航天员在失重的环境中,长达一年或一年半的时间,航天员可能会死亡,环形载人航天器能解决太空中失重问题,中国要载人登陆火星,环形载人航天器非有不可。
中国可以在天宫空间站上,进行环形载人航天器的实验,先用小型装置实验,测算转动的速度和体积的大小,然后再进行大型的环形载人航天器的实验,环形载人航天器的体积越大,其转动的速度就会越慢,同样会产生出离心力,制造出人造重力,转动的速度慢,可以避免航天员发生眩晕,地球在不停的围绕太阳转动,地球本身也在不停的自转动,地球转动的速度实际上很快,但是地面上的人类却感觉不到这种转动,这是因为地球的体积较为庞大造成的。
翰竺-郭
群伞可靠
汉朝军队北抵瀚海而还
2025年4月,美国加州一家商业航天公司宣布,计划用SpaceX的火箭发射全球首个商业空间站模块「天堂一号」,最终目标是建成直径7米、长100米的旋转人工重力空间站,可驻扎40名宇航员。人类最早提出旋转产生人造重力的设想,是在1949年。英国科学家H.E.罗斯设计了一个蒸汽动力空间站,通过旋转轮产生离心力模拟重力。
汉朝军队北抵瀚海而还
美国航天局,在旋转人造重力实验中发现,当旋转半径小于10米时,宇航员头部和脚部出现的重力差异,会导致眩晕、恶心,只有当旋转半径超过50米、转速低于2圈/1分钟时,人体才能逐渐适应,比如,要产生1G(地球重力),需要一个直径450米的旋转空间站,每分钟转1圈,才能产生出人造重力,旋转飞船还会导致太阳能电池板,无法稳定的朝向太阳,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飞船的能源供应。
汉朝军队北抵瀚海而还
当今世界各航天强国可以考虑,对现在外太空,环绕地球飞行的国际轨道空间站、天宫空间站,进行改装,将其改装成为,具有人造重力的载人宇宙飞船,就是环形载人航天器,如果对现在的空间站采取改装的做法,航天强国研制具有人造重力的宇宙飞船,在成本上就可以节省一些,环形载人航天器耗资巨大,如果通过改装的方法,早日研制出具有人造重力的宇宙飞船,就能把人类送往更遥远的星球和星系。
汉朝军队北抵瀚海而还
3. 加速度人工重力:是通过使航天器或空间站加速运动,产生人工重力的一种方法,当航天器或空间站加速运动时,人身体会感受到增加速度产生的力,从而产生类似地球上重力的效果,加速度人工重力的大小,与增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有关。
汉朝军队北抵瀚海而还
科学家现在研究3种人工重力的方法,1. 旋转人工重力:是通过使航天器进行旋转,产生出离心力,制造人工重力的一种方法,当航天器或空间站,以一定的角速度旋转时,人体会感受到离心力,产生类似地球上重力的效果,旋转人工重力的大小,与航天器旋转的半径、角速度以及物体的质量有关。2. 磁场人工重力:是通过利用磁场,对物体施加力的原理,来产生人工重力的一种方法,磁场人工重力的实现,需要利用强大的磁场和特殊的磁性材料,通过调节磁场的强度和方向,可以使物体受到类似地球上重力的作用。
汉朝军队北抵瀚海而还
美国电影(太空运输)、(2001太空漫游),都有环形载人航天器。
用户85xxx42
以前反推着陆估计对底部和整个结构冲击还是有影响的,以后要重复使用,所以改为气囊缓冲。
汉朝军队北抵瀚海而还
曾经有中国的航天专家建议,研发一种能够悬停在空中的,叫做磁悬浮飞船的飞行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