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开始,看到明星卖卫生巾还能卖爆时,第一反应是:这也太离谱了吧?现在连坚果品牌、直播带货、流量明星都来抢这块市场了;但仔细看完这波热潮背后的逻辑后,反而觉得不奇怪了。 为什么? 因为这不是一场偶然的“蹭热度”,而是一次典型的商业嗅觉驱动——刚需、高频、高毛利,这三个关键词一出现,就足以让无数玩家眼红。 一片小小的卫生巾,背后藏着一个年复合增长率接近10%、规模即将突破千亿的大市场。 一个女性一生要用掉上万片,这种用户粘性,几乎是所有消费品梦寐以求的状态。更别提像七度空间、自由点这些头部品牌,毛利率动辄超过50%,利润空间大得惊人。 问题来了:既然这么赚钱,为什么不早几年爆发?其实不是没爆发,是过去这个行业太低调了。 它不像手机、汽车那样自带话题,也不像奶茶、咖啡那样能引发社交传播。但现在不一样了,3·15曝光了行业的种种乱象,消费者对传统品牌的信任开始动摇,这就给新品牌和跨界玩家留下了切入口。 黄子韬、东方甄选、赵子涵这些人或平台的打法也很清楚:他们不光是在卖产品,更是在卖“安全感”。 通过强调透明工厂、原料溯源、低价策略,试图重建消费者对这个品类的信任。说白了,就是用“信任红利”打开市场。 但问题是,当一群原本不干这行的人突然涌入,他们真的能做好吗? 从目前的反馈来看,答案并不乐观。小红书上关于黑点、异味、标长实短的吐槽依然存在,甚至还有不少用户表示:“高价买来的安心感,最后还是落空了。” 这说明什么?说明这场“信任营销”的泡沫已经开始松动。 靠讲个好故事、请个明星代言、做个短视频种草,就能让用户掏钱的时代,正在慢慢过去。消费者越来越清醒,也越来越理性。 更值得警惕的是,整个行业正在上演一场“被动消费升级”。以前几毛钱就能买到的产品,现在动不动就要一块多,一些所谓“高端款”甚至卖到两块钱一片。 可核心成本并没有涨多少,多出来的钱哪儿去了?一部分是流量费,一部分是情感溢价,还有一部分是品牌包装出来的“精致生活”。 听起来是不是很耳熟?像极了几年前的面膜、保健品、燕窝行情。刚开始大家都被概念吸引,后来发现所谓高科技不过是话术,所谓品质感不过是心理安慰,泡沫自然也就破了。 所以我觉得,现在卫生巾市场,正处于一次集体觉醒的前夜。 当越来越多消费者,意识到自己在为营销买单,市场一定会迎来一次价格回调,甚至可能是一场洗牌。 你怎么看?你会为一片贵一倍的卫生巾掏钱吗?
我一开始,看到明星卖卫生巾还能卖爆时,第一反应是:这也太离谱了吧?现在连坚果品牌
智远行业评论
2025-06-22 15:16:0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