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扭的瓜不甜!既然印度一而再三拒签上合声明,那么中国没必要再让印度在里面混了。又不能开除,又不能解散。唯一能做的就是中国声明退出上合。同时让其他几个成员也退出。我们再在中亚五国的基础上再扩员建个新群,这样一来就把印度拒之门外。是时候下决心的时候了。只要印度在上合一天,上合就很难再大有作为!道不同不相为谋!
先说印度为啥这么“横”,他们打从上合扩员时就憋着一股劲儿——2017年正式加入后,就想把这儿变成制衡巴基斯坦的场子。这次青岛会议,印度防长公开要求声明里单独谴责巴基斯坦“支持恐怖主义”,还特意拿克什米尔的事儿当筹码。
上合的规矩是“协商一致”,任何声明都得所有成员国点头。中国作为东道主,既要照顾巴基斯坦的感受,又得维护上合反恐合作的大局,哪能顺着印度的性子来?
结果印度一赌气,直接让联合声明“流产”,连带着俄罗斯、伊朗这些积极推动区域合作的国家都跟着白忙活一场。
印度这招儿其实是“一箭双雕”:对内能给民粹情绪交差,对外能刷存在感。你看《今日印度》那些报道,把拒签说成“战略气魄”,好像印度真成了“正义代言人”。但明眼人都知道,这就是典型的“政治碰瓷”。
去年上合谴责以色列袭击伊朗,印度也是第一个跳出来“划清界限”,生怕得罪西方。这种既要享受组织红利,又不愿承担责任的做派,早就让其他成员国心里有了疙瘩。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在阿斯塔纳峰会上特意强调“上合应聚焦经济合作”,言外之意就是别让地缘纷争拖后腿。
再说中国为啥一直忍着没撕破脸,上合组织成立23年,从最初的6国发展到现在10个成员国、14个对话伙伴,覆盖全球近一半人口,经济总量占全球四分之一。
这里面中亚五国是核心——中吉乌铁路、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这些项目,都是一带一路的“动脉工程”。2024年中国与中亚贸易额达6741.5亿元,比2013年翻了一番。
要是因为印度闹脾气就退出,这些辛辛苦苦打下的合作基础怎么办?俄罗斯虽然支持上合,但也不愿看到组织分裂,毕竟他们还指着这儿对冲西方制裁呢。
但印度的“搅局”确实让上合效率大打折扣,就说这次青岛会议,原本计划推动联合反恐演习和情报共享,结果因为印度拒签,这些议程全卡壳了。
更麻烦的是,印度总把克什米尔问题往上合塞,而中国一贯主张“搁置争议”,这种矛盾短期内根本无解。有专家算了笔账:上合成立以来,因为印度否决导致的声明流产不下五次,每次都让区域合作倒退半步。
那有没有别的办法?其实中国早就在“曲线救国”了。你看中吉乌铁路去年正式启动,中哈第三条铁路也在规划中,这些项目都是通过“中国+中亚五国”机制推进的,根本不用等上合框架下的共识。
俄罗斯最近也松口支持成立上合开发银行,这说明大家心里都有数——与其被印度拖着走,不如另辟蹊径搞合作。
更关键的是,中亚国家早就用脚投票了: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这些国家,在“中国+中亚五国”机制下的合作项目,比在上合框架内还多。
不过,直接退出上合也不是上策。毕竟上合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平台,退出等于把话语权拱手让人。但可以学俄罗斯的办法——推动改革。比如把“协商一致”改成“多数表决”,或者设立“议题分轨制”,让安全和经济合作分开走。
最根本的,还是得让印度明白:上合不是谁家的“一言堂”。你看巴基斯坦在俾路支省的反恐行动,手里攥着印度情报机构渗透的证据,只是没公开而已。
要是印度继续这么闹下去,早晚得把自己孤立在上合之外。到时候中国带着中亚五国、俄罗斯、伊朗另起炉灶,印度就算想回头,怕也没那么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