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与鲁迅分别15年的闰土病逝,终年57岁。临终前,闰土抱憾道:“要不是为了你们五个娃,我早和迅哥儿去北京享福了!”20年后,闰土的孙子收到一份特殊邀请,彻底改变了家族贫苦的命运。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戴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 《故乡》中,鲁迅仅用寥寥几句话,就让一个勇敢、机敏的“闰土”形象跃然纸上。 实际上,“闰土”并不是虚拟人物,而是鲁迅在现实世界中真实存在的朋友。 “闰土”的原型叫做“章运水”。 在绍兴语中,“运”和“闰”的发言相似,鲁迅又将五行中的“水”变成了“土”,这才有了“闰土”这个名字。 按理来说,章运水是农民,鲁迅是一个知识分子,这两人的生活本不会有什么交集。 但实际上,鲁迅出生在一个落魄的封建士大夫阶级。 虽说也属于知识分子,但是因为家道中落,这才有了和工农大众接触的可能性。 鲁迅和章运水的相识,还要追溯到周、章两家的长辈身上。 章运水的父亲叫做章庆福,本行是一名竹匠,常年在鲁迅家中帮工。 章庆福忙不过来,于是就叫了儿子章运水一起帮忙。 两人就这样成为了好朋友。 章运水给鲁迅讲乡下的风光、讲捕鸟的法子。 这些点点滴滴的故事,让两人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成年之后的章运水继承了父亲的竹作手艺,和周家的来往也没有断过。 鲁迅二十岁回故乡的时候,还跟章运水一起又玩了绍兴古城。 章庆福去世之后,一家人生活的重担都落在了章运水身上。 他身上总是穿着一身深色的大褂,不爱说话,但是非常勤快。 那个时候,家家户户都是茅草屋,住不了几年就会倒塌。 再加上台风、水患等自然灾害,百姓们都是靠天吃饭。 章运水家中只有六亩薄沙地,收完的粮食缴完租税,剩下的还不够一家人吃饭。 1934年,天气大旱,粮食颗粒无收。 要债的逼得紧,章运水只能把田地卖掉。 57岁那年,章运水背上生了一个毒疮。 他没钱医治,伤口越来越大,还化了脓。 最后,章运水不治身亡。 章运水的大儿子叫做章启生。 章启生身体不好,他在1940年去世,留下了一个8岁的孩子章贵。 章贵和他父亲那一辈的人一样,都没有上过学。 他13岁就去上海做了长工。 不过,章贵不想像长辈们一样,就这样碌碌无为地度过一生。 新中国成立之后,村里给章贵分了地,还分了两间房。 这一年,章贵17岁,还是个文盲。 他砸锅卖铁,凑了一笔钱,去上了夜校。 章贵从头开始学,两年的时间就已经认识了不少字,还读了鲁迅的《故乡》。 1954年4月份,因为和鲁迅家里的渊源,章贵受邀到鲁迅纪念馆中担任讲解员。 第一次讲,他紧张地满头大汗。 但是,他讲得情真意切,赢得了游客们的掌声。 后来,章贵越来越熟练,他也开始自己写文章、研究鲁迅笔下的风土人情。 1965年,章贵被安排去上海参加鲁迅墓地的迁葬仪式。 在那里,他见到了周海婴。 让章贵没想到的是,年长他四岁的周海婴待他像亲兄弟一般。 时隔多年之后,章、周两家终于又有了联系。 章贵和周海婴一直保持着联系,他们写了六十多封信,逢年过节也会互送礼物。 八十年代,章贵当上了副馆长。 他和一位幼儿园老师结为夫妻,还有了一儿一女。 章贵自己就因为读书改变了自己的一生,因此也时常告诫孩子们要好好学习。 章贵的儿子、女儿、孙子都非常有出息。 这一家人,终于通过教育改变了命运。 主要信源:(绍兴网——章贵:从文盲到学者,只因我的祖父是“闰土”)
1934年,与鲁迅分别15年的闰土病逝,终年57岁。临终前,闰土抱憾道:“要不是
紫韵流香梦幽情
2025-06-30 17:16:34
0
阅读: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