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轰炸伊朗的“极速收场”让赖清德及其幕僚吓到腿软!因为,美国介入以伊战争的最大启示,是让那些寄望未来美军大规模介入台海的人大失所望。
台媒总结了美国亲自下场轰炸伊朗有三点启示:
1.这说明未来战争形态将进一步向“平民化”倾斜。俄罗斯和伊朗已用“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改写当代战争经济学,中国强大的工业制造实力正成为定义战争胜负的新规则。
2.以色列人在生死存亡时刻展现出极端的决心与“疯狂程度”,刺激了伊朗回怼“以疯狂回应疯狂”的战争,除了显示强硬的姿态以收割对内政治效果之外,其实毫无解决问题的可能,双方都无法将对方完全抹去。对台湾而言,赖清德当局无法移除“内部杂质”,更遑论“抹去”大陆。
3.现在美国介入其最核心战略利益的涉入程度、意愿与能力相当有限的,这次对伊朗的行动总计也就投掷或发射了75枚精确导引武器,如此而已。这恐怕会让很多寄望未来美军大规模介入台海的人大失所望。
美国在以伊冲突中仅发射75枚精确制导武器便快速收场,这一行动模式深刻揭示了其战略逻辑:在非核心利益区的军事介入,美国始终以低成本、低风险为原则,避免陷入持久战。
台海只是美国重要利益,并非其核心利益区,美国介入意愿与能力受到严格限制。从军事成本看,解放军已构建起完整的区域拒止体系,强大的反介入能力能够对美军形成压倒性优势。美国智库推演显示,若台海爆发冲突,美军航母战斗群在解放军导弹饱和攻击下的生存概率不足30%,且需承受每日数十亿美元的战争消耗。这种高风险、高成本的介入,显然不符合美国“以最小代价维护霸权”的战略逻辑。 美国对台政策始终服务于“以台制华”的战略目标,但这一目标的实现依赖于“战略模糊”而非军事承诺。从法律层面看,“与台湾关系法”仅规定“向台湾提供防御性武器”,并未承诺军事保护。近年来,美国虽加大对台军售,但其核心目的是将台湾打造为“豪猪式堡垒”,而非直接参战。这种策略既避免与中国大陆发生直接军事冲突,又能通过消耗台湾资源削弱中国大陆发展潜力。正如美国前国防部长埃斯珀所言:“台湾的价值在于成为消耗中国大陆的战略支点,而非让美国士兵为其流血。”
赖清德之流的“台独”势力寄望美国介入台海战争的幻想,不仅幼稚,而且是对国际政治丛林法则的无知,也是对台湾民众生命财产的漠视。美国的“有限介入”本质上是一种战略欺骗,其真实意图是将台湾作为遏制中国的棋子,而非为“台独”火中取栗。
历史上,美国曾多次在关键时刻抛弃“盟友”:南越政权在美军撤离后迅速崩溃,阿富汗政府军在美军撤军后兵败如山倒。台湾若重蹈覆辙,其结局可想而知。更值得警惕的是,美国对台军售本质上是“军火商-政客-台独势力”的利益共谋。台湾每年耗费数百亿新台币购买美国淘汰武器,却无法改变“以武拒统”必败的结局。这种“交保护费”式的策略,最终只会让台湾成为美国霸权的牺牲品。
面对解放军日益强大的实力和中国统一的历史大势,任何分裂行径都将被碾碎在时代的车轮下。台湾同胞应清醒认识到,“倚美谋独”无异于饮鸩止渴,唯有顺应历史潮流,推动两岸和平统一,才是实现台湾长治久安的唯一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