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方袭击伊朗核设施后,就在美国人都在为美钻地炸弹的威力欢呼的时候,央视播出了我国

东鸿说过 2025-06-30 22:30:02

美方袭击伊朗核设施后,就在美国人都在为美钻地炸弹的威力欢呼的时候,央视播出了我国新型钻地弹的现场打击视频。 这背后到底有啥门道?咱得掰开揉碎了看。 先说美国那边。6 月 21 日,美军派 B-2 轰炸机往伊朗福尔多核设施扔了六枚 GBU-57 钻地弹,这玩意儿号称能穿透 61 米混凝土,是美军压箱底的 “地堡克星”。可实际效果咋样呢?卫星图显示,地下 90 米的核心区压根没伤筋动骨,连花岗岩覆盖层都没完全穿透。说白了,这波操作更像 “表演性质”—— 既给以色列撑腰,又想展示肌肉吓唬其他国家。但明眼人都看出来,GBU-57 的实战表现和宣传差距挺大,连伊朗都敢在事后宣称设施 “未遭严重破坏”。 这边央视紧跟着放出的云箭 - 1000 和东风 - 15C 钻地弹视频,可就不是简单的随便放放了。云箭 - 1000 虽然只有 1 吨重,但激光制导 + 智能引信设计,能精准穿透 6 米钢筋混凝土,特别适合舰载机快速打击敌方机堡。而东风 - 15C 更厉害,这是弹道导弹改的钻地弹,末端速度 6 马赫,能穿透 70 米钢筋混凝土或 90 米花岗岩,采用三级随进结构,第一级破甲、第二级扩孔、第三级在地下核心区爆炸,威力比美军 GBU-57 还强。更关键的是,东风 - 15C 成本只有 GBU-57 的七分之一,用火箭军发射车就能饱和打击,这性价比直接碾压美军。 这里面有个特别值得琢磨的点:中美钻地弹的技术路线完全不同。美国走的是 “傻大粗” 路线,靠 13 吨的重量和 B-2 轰炸机投掷,实战中还得担心命中精度和库存数量(这次一下用了库存的三分之一)。而中国另辟蹊径,用高速动能 + 材料科学突破(纳米钨合金弹头)+ 智能引信,在更小的体积下实现了更深的穿透深度。这种 “非对称超越”,说白了就是用更聪明的办法解决问题,就像用手术刀代替大锤子。 央视选在这个时候播视频,其实是在传递三个信号:第一,咱们有能力应对任何地下威胁,不管是台海的 “衡山指挥所” 还是其他地方的坚固工事;第二,别被美国的 “数据膨胀” 忽悠,咱们的钻地弹是经过花岗岩靶场实弹测试的,参数实打实;第三,在战略武器领域,中国已经从 “跟跑” 转向 “并跑”,甚至在某些方面实现了 “领跑”。 现在回头看,美国这波操作有点 “搬起石头砸自己脚” 的意思。本来想靠 GBU-57 立威,结果暴露了实战效果的不足,反而让中国钻地弹的技术突破成了焦点。更有意思的是,当年美国把 GBU-57 参数吹得天花乱坠,中国科研人员憋着劲搞出了东风 - 15C,现在发现美军自己都达不到宣传效果,咱们这弹反而成了全球领先的 “性价比怪兽”。 这种军事技术的博弈,本质上是大国战略的较量。美国想通过军事威慑维持霸权,中国则用技术创新和成本优势构建新的战略平衡。就像下棋,美国走了一步 “车马炮”,中国回了一步 “士相卫”,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 你觉得,这种 “技术反制” 策略,未来会在更多领域出现吗?

0 阅读:3
东鸿说过

东鸿说过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