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年“旧船票”登上“新家”门楣:九旬老兵凭泛黄胸章,踏上“沂蒙山舰”回家路​​

小文的笔记屋 2025-07-01 10:59:14

“能不能通融一下,我想回家看看?”一声低沉的请求,在上海北外滩码头响起,压过人群的喧嚣。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手握一枚早已泛黄、磨损的老式胸章,递给值守的年轻卫兵。

2025年4月22日,东海之滨。舷号988的“沂蒙山舰”正迎来首次公众开放日。码头人潮涌动,早早预约成功的幸运者排成长龙,翘首等待一睹这艘现代化巨舰的风采。

​​ 人群边缘,91岁的老人邓石显得格外安静,却透着急切。他没有预约成功的通知,仅带着一枚珍藏了​​整整72年​​的布质胸章——这枚1953年海军第五舰队颁发给他的“见习机电长胸标”,编号第15410号,边角磨损,颜色暗淡,但字迹依然清晰可辨。这不是普通纪念物,而是他身份的勋章,一段青春与历史的烙印。

​​ 两天前,从新闻得知“沂蒙山”舰开放的消息,邓老立即激动地告诉儿子:“我想回‘新家’看看!”——当年的“老家”,是舷号925的老“沂蒙山舰”。当儿子未能抢到电子门票,老人沉默片刻,翻出了这枚见证风雨的胸章,决定亲自前往“碰碰运气”。

1953年,刚毕业的邓石登上那艘条件艰苦、铁锈斑斑的925舰,成为一名见习机电长。记忆里,他和战友靠简陋的舢板运送弹药,用粗糙的扳手、帆布紧急修补管路,在那片滚烫的炉膛与冰冷的冷凝海水旁,守护着共和国年轻的海疆,经历了牺牲的痛楚与不退的誓言。

当干事薛康泰接过这枚沉甸甸的胸章,看清上面的字迹与编号,瞬间动容。无需多言,他立刻郑重地将老人请进了码头禁区。

站在新一代988“沂蒙山舰”开阔壮观的甲板上,老人久久凝视,眼前现代化巨舰的雄姿,与记忆中那艘并肩战斗的老舰身影,在穿越了七十年时光的隧道里重重叠合。新舰的钢铁壁垒与老兵斑驳的记忆在此刻交汇。这枚小小的布质胸章,成为连通两个时代、两代水兵最深处的桥梁——时间能带走青春容颜,却永远无法冲刷掉那份深深刻入骨髓的信仰与荣光。

对年轻一代而言,书本上记载的一江山岛战役,或许是历史章节中的一行。但在邓石心中,那是他用青春热血刻下的惊心动魄,永生难忘的硝烟画卷。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