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建设之初,有这样一位独臂将军,他担任过任弼时的警卫队长,竭尽所能保卫领导性命。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因为能力出众,当上了副总理,他的秘书还成了正国级,这个人就是余秋里。新中国成立之前,他是一位赫赫有名的领军人物。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更是鞠躬尽瘁,为国带出一了一支骁勇之师,余秋里一生跌宕起伏,充满着传奇色彩。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余秋里的名字如同一颗耀眼的星辰,从井冈山的烽火到东北荒原的石油会战,他用独臂书写了一部传奇。 这位江西吉安走出的贫苦农家子弟,15岁就扛起梭镖参加农民暴动,从此将一生献给革命。 长征途中,他为救战友成钧被子弹击穿左臂,硬是拖着溃烂的伤臂走过192天,直到在甘肃用木工锯截肢。 毛主席后来称赞这位独臂将军是“帅才”,这个评价背后,藏着多少惊心动魄的故事。 战争年代的余秋里带兵有套绝活,抗战时在358旅当团长,他让投弹72米的“落后兵”刘振福当全团教官,战士们成绩从26米飙升到42米。 解放战争搞“诉苦三查”,俘虏兵哭诉地主逼死亲娘的往事,转眼变成嗷嗷叫的突击队员。 这套办法被毛主席写进文章向全军推广,成为解放军政治工作的经典。 贺龙曾感叹:全旅干部里就数余秋里最懂战士心思,他能把一个连队的情况说得清清楚楚。 1958年毛主席点将让他管石油,这个枪林弹雨里闯过来的将军犯了难。他连夜拜访李四光,带着地质队跑遍荒原。 川中勘探失败时,有人看见他蹲在钻台边抹眼泪。 转年在大庆发现油层,他直接搬进牛棚指挥会战,喊出“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工人们记得寒冬腊月里,独臂将军用右手攥着冰凉的馒头,就着雪水啃得津津有味。 三年后大庆油田产出全国72%的原油,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宣布:中国石油基本自给! 特殊年代里,他白天挨批斗晚上批文件,守着国家经济命脉。 改革开放后重披军装任总政主任,七十多岁还下连队和士兵同吃同住。 家乡干部来京拜访,他端出清茶一碗:“莫想靠我走门路,我弟弟还在老家种地。” 可听说井冈山缺电,他连夜协调建起华能电厂,见深圳打工的江西老乡年收入三千元,立即建议组织劳务输出脱贫。 这位开国中将家里规矩极严,五个子女中只有小儿子余浩参军,从普通战士干到少将。 有趣的是,余浩娶了叶剑英元帅的幼女叶文珊,两位老革命家成了儿女亲家。 余秋里晚年常对家人说:“我这辈子最骄傲两件事,长征没掉队,会战没丢人。” 1999年他走后,人们整理遗物发现,中将家里最值钱的是一台用了十几年的旧冰箱。 余秋里的故事里藏着中国革命的密码,放羊娃出身的他总说“带兵就像赶羊群,管住头羊就行”,这朴素的道理让他带出铁骨铮铮的硬六连,带出王进喜这样的铁人。 如今在大庆油田的纪念馆里,那张独臂将军拄着拐杖站在井架下的老照片依然让人动容。 信息来源: 吉安市人民政府《余秋里》 人民出版社《余秋里回忆录》 国务院新闻办官网转载《纪念余秋里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
1969年,粟裕给老部下许世友打了个电话,说“老母亲在南京生活困难,请关照一下”
【4评论】【1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