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杨立新把徐帆接到北京,“养”了她3年,自己连一颗青菜都舍不得买,却给

鲁班小短腿 2025-07-01 14:32:31

1987年,杨立新把徐帆接到北京,“养”了她3年,自己连一颗青菜都舍不得买,却给徐帆买营养品,买巧克力。

徐帆说:“那时根本没皮没脸,就不知道不好意思,但我一辈子记得他的恩情!”

1967年,徐帆出生于武汉的一个文艺世家,父母都是楚剧演员,耳濡目染,徐帆从小便很喜欢戏剧。

但父母深知唱戏的苦楚和被人们看不起,就不想让她走上这条道路。没想到,徐帆却偷偷报了湖北戏曲学院,学京剧。

等到通知书寄到她家时,父母只能无奈地接受了。毕业后,徐帆进入了武汉话剧团,并认识了演员杨立新。

两人在当时拍了一出三集的电视剧作品,杨立新对徐帆很欣赏,敞开心扉地对她说:“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去选择深造。”

1986年,中戏和北京人艺联合开班,要培养一批优秀的演艺人才。有些资质平庸的学生,被学校辞退了,为了补齐名额,需要扩招几个有表演天赋的学生。

工作人员找到杨立新,认为他常年在外拍戏,一定认识不少青年演员,希望能推荐一二,杨立新搜肠刮肚想起了徐帆。

1987年春节,徐帆收到了杨立新的一张贺卡和一封信,“来北京参加考试吧!如果成绩优异,可以被推荐在北京人艺工作。”

徐帆坐了几十个小时的火车,从武汉来到了北京,凭借自身的优越条件,20岁的徐帆顺利过关,和胡军、陈小艺、江珊一起成了同学。

在北京举目无亲地徐帆,把杨立新当做自己的亲哥哥,一到周末就去杨立新家蹭饭,学校吃的不好,杨立新就相当设法给她改善伙食。

那时,徐帆身体不太好,有些贫血,杨立新的太太就常常会买一些红糖和巧克力给她备着,就怕她会晕倒。

后来采访时,何冰说:“徐帆刚到杨立新家那一年,杨立新两口子正节衣缩食,想给儿子买架钢琴。结果,钢琴没买上,就拿出一笔钱给徐帆买营养品补贫血,这事儿徐帆估计都不知道。”

徐帆当时确实不知道,当时的演员工资都不高,杨立新两口子既要养一家老小,还得贴补徐帆,确实捉襟见肘。

周一到周五,杨立新两口子就点面条什么的,简单的凑合一口,连点青菜也舍不得买,周末徐帆来了就把好吃好喝的拿出来,一起解解馋。

3年后,徐帆如愿留在了北京人艺,爱上了老师王志文,两人相恋多年却最终以分手告终。

人生中最黑暗的时刻,是杨立新两口子给了她最大的支持和鼓励,直到她嫁给冯小刚,生活才算是真正安定下来,杨立新才算稍稍放心。

多年后,徐帆说:“我那时候真的挺没脸没皮的,心里面就没不好意思这个词儿。其实,是真的把他们当亲哥亲嫂子,到现在心里也记得他们的恩情。”

她问杨立新:“那时候家里那么困难,你们怎么不跟我说呢?”

杨立新笑着说:“说那么多干嘛,我是真的拿你当亲妹子,亲人之间不用在意那么多,再说都过去了。”

徐帆嫁给冯小刚一辈子都没有生儿育女,她就把杨立新的儿子杨玏当成自己的亲侄子,给小孩子端屎端尿从来不嫌。

后来,杨玏学了导演,徐帆就把他安排到冯小刚身边做副导演,《唐山大地震》和《非诚勿扰2》都是杨玏做的副导演。

杨玏在演艺圈也有了一定的成绩,《大丈夫》、《三十而已》、《匆匆那年》,都有出色演出,也算没有辜负徐帆对他的提携。

杨立新真算得上是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若不是没有他和太太的无私付出,根本不会有徐帆的今天。

徐帆也投桃报李,知恩图报,这种友谊和“亲情”在娱乐圈实在是太珍贵了!

现在,两家人还是处得和亲戚一样,有什么事要彼此言语一声,一定义不容辞。只要人与人之间坦诚相待,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

0 阅读:55

猜你喜欢

鲁班小短腿

鲁班小短腿

高子淳说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