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王树声领着了一位22岁的漂亮姑娘归来,徐向前要当婆家人,贺龙元帅要当娘家人,陈赓也要过来凑热闹,在一旁撺掇两个人当天就结婚,年仅22岁的漂亮姑娘,当场就羞红了脸……[微风] 1944年秋天的延安,西北联防军司令部里传来阵阵笑声,39岁的副司令员王树声终于要结婚了,新娘是中央门诊部的女医生杨炬。 这场婚礼的见证人阵容堪称豪华,徐向前、贺龙、陈赓等一众将领齐聚一堂,没有鲜花彩带,只有延安特有的窑洞和黄土,但战友们的祝福声比任何仪式都要珍贵。 王树声的感情路走得并不顺遂,1905年出生在湖北麻城的他,20岁时遵从家庭安排娶了同乡胡静贤。 可惜好景不长,1932年国民党对鄂豫皖苏区进行残酷“清乡”,胡静贤不幸遇害。 那时的王树声正率红军在外征战,连妻子最后一面都没见到,后来又有过一段短暂婚姻,但因性格不合而分手。 到了延安,这位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猛将,在感情问题上却成了老战友们心头的牵挂。 转机出现在1943年深秋的一个晚会上,中央党校正在举办文艺演出,刚做完手术的杨炬被同事拉来散心。 23岁的她穿着朴素的军装,黑亮的辫子垂在肩头,安静地坐在角落里。 台下的王树声一眼就注意到了这个恬静的姑娘,据杨炬晚年回忆,那天他一直在看自己,目光专注得有些让人不自在,演出结束后,有人介绍说这就是赫赫有名的王树声将军。 接下来的追求过程颇具“王疯子”风格,王树声开始频繁出现在门诊部,总是有各种小毛病需要“治疗”。 今天是头疼,明天是脚扭了,有一次甚至拿着被枣刺扎破的手指来包扎。 杨炬起初对这个“怪叔叔”避而远之,直到有一次王树声在延河边拦住她,坦诚地说出了心里话,两人坐在河边聊天,从麻城的农民运动谈到长征路上的艰难岁月。 杨炬这才发现,眼前这个看似粗犷的汉子,肚子里装着半部红军历史,他的经历如此丰富,性格却又如此真诚,渐渐打动了这个年轻的女医生。 婚事确定后,延安的将领们开始为筹办婚礼而“争夺”,贺龙听说消息,立刻表示要包办嫁妆,徐向前则坚持要当婆家人,最后大家商定,婚礼就在联防军司令部举行,所有人都是一家人。 婚礼当天,彭德怀特意从华北前线托人带来两斤珍贵的白糖,邓小平也委托同事送来一条在延安极为罕见的丝绸被面,炊事班的老班长蒸了一大锅掺着玉米面的馍馍,徐深吉等将领凑钱买了一壶枣酒。 没有豪华的排场,没有繁复的仪式,大家围坐在土炕上,说说笑笑直到月亮高悬,这场朴素的婚礼,却成了延安时期最温馨的回忆之一。 婚后的生活并不平静,1945年夏天,正值抗日战争即将胜利之际,国民党军队却对延安发动突然袭击,当时杨炬临近分娩,王树声却必须率部在三十里铺设防阻击。 那是一个考验的时刻,王树声一边指挥战斗,一边担心妻子的安危,直到听见婴儿的啼哭声从战地医院传来,这个铁血将军才松了一口气。 有战士后来回忆,见惯了生死的团长,那天握枪的手都在微微颤抖。 新中国成立后,王树声被授予大将军衔,但这对夫妻始终保持着延安时期的朴素作风,有老部下送来进口皮鞋作为贺礼,王树声转手就交给了外交部,说是“让出国的同志穿”。 杨炬一直在解放军304医院工作,即使到了离休年龄,还住着上世纪50年代的老房子,她从不以将军夫人自居,同事们都说她就像个普通的老医生。 2005年,杨炬病重期间做出了一个决定,将毕生积蓄12万元全部捐给王树声家乡麻城的希望小学,遗嘱里只有简单的一句话:“替树声看看麻城的孩子们。” 如今在麻城王树声纪念馆里,还保存着当年徐向前写给组织的结婚申请书,纸张已经泛黄,字迹依然清晰,旁边陈列着杨炬用过的医药箱,皮质开裂处还能看见当年延安的黄土印记。 这些文物静静地诉说着一个时代的故事,那是一个没有玫瑰花和钻戒的年代,但革命者们的爱情却如延河的水一样绵长,如宝塔山一样坚定。 他们用共同的理想和信念,书写了属于那个时代的浪漫。 《王树声传》 《中共党史人物传》 《延安日报》 《解放军报》
1944年,王树声领着了一位22岁的漂亮姑娘归来,徐向前要当婆家人,贺龙元帅要当
雨后清新绿天
2025-07-07 06:02:1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