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国民党河南督察专员韦孝儒遭人绑架后惨遭活埋。蒋介石得知此事勃然大怒,

自由的吹海风 2025-07-07 06:24:38

1942年,国民党河南督察专员韦孝儒遭人绑架后惨遭活埋。蒋介石得知此事勃然大怒,责令蒋鼎文彻查此案,不料调查结果令人震惊——幕后真凶竟是戴笠最器重的得力干将赵理君。 【消息源自:台北"国史馆"藏《第一战区1943年机密档案》;《陈立夫回忆录》中"豫西事变"章节;河南省档案馆藏《洛阳复旦中学校志(1935-1949)》】 1943年6月18日清晨,洛阳西郊刑场的土坡上弥漫着露水混着火药的味道。赵理君被反绑双手跪在泥地里,这个曾经让豫西日伪军闻风丧胆的军统少将,此刻军服领章已被撕去,后颈插着块写着"杀人犯"的木头标牌。他忽然扭头对执刑的宪兵队长咧嘴一笑:"兄弟,枪打准点。戴老板答应照顾我老娘,你们可别让她看见儿子脑袋开花的样子。" 这个场景要从三个月前那场离奇失踪案说起。那年春天,洛阳城里的法国梧桐刚冒新芽,第十二区行政督察专员韦孝儒带着教育界的几位同仁,住进了中州旅社二楼。这个戴着圆框眼镜的瘦高个儿是CC系在河南的红人,去年刚端掉军统一个走私鸦片的窝点,处决了七名特务。3月3日深夜,旅社伙计听见楼梯间有压低声音的对话: "韦专员,日军空袭警报,请立即转移!" "等等,我的公文包还在......" "来不及了!这是蒋长官的命令!" 第二天清早,服务员发现206房间的床铺根本没动过,茶几上还摊着写到一半的《豫西师资培训计划》。更蹊跷的是,住在隔壁的复旦中学校长郭兆曙的烟斗和怀表都好好放在床头,像是主人随时会回来。 当时刚调任第一战区司令的蒋鼎文正愁没机会立威,听说CC系大员在自己的地盘失踪,急得把搪瓷茶杯摔在参谋身上:"活要见人死要见尸!三天内破不了案,你们都去黄河里喂鱼!"军统和中统的调查组互相使绊子,直到机场勤务兵老王在跑道边的枯井旁发现异常——新填的土里混着半截钢笔,笔帽上刻着"南西光"三个小字。 挖到五米深时,腐臭味已经熏得士兵们直呕吐。六具尸体像麻袋似的叠着,最下面的韦孝儒还保持着双手护头的姿势。验尸官发现他指甲缝里嵌着几丝呢子料——正是军统华北站特工制服常用的英国进口面料。中统的人趁机收买了个醉酒的行动队员,那家伙在赌桌上吹牛:"赵站长说了,埋人的井选得好,等飞机一起降,履带碾过去啥证据都没了......" 法庭上戏剧性的一幕发生在4月12日。赵理君突然扯开衬衫,露出胸口被烙铁烫的CC系党徽疤痕,冲着旁听席上的陈立夫大喊:"陈部长!去年你们在重庆码头私吞的200箱盘尼西林,现在还藏在商丘面粉厂吧?"主审官慌忙敲着法槌喊休庭,但满屋子人都听见了这句要命的指控。 其实老蒋早就收到戴笠的求情信,说赵理君掌握着整个华北地下情报网。但侍从室主任悄悄提醒:"委座,韦孝儒的遗孀带着血衣在重庆妇女会哭诉三天了。"蒋介石最后在枪决令上批了八个字:"以正国法,以儆效尤。"据说戴笠看到批复时,把最心爱的景德镇盖碗茶具摔得粉碎。 枪响那天,洛阳城里的复旦中学正在开追悼会。学生们不知道,他们新来的教务主任其实是中统特工,而那个哭得最伤心的女生,是韦孝儒的女儿——她书包里藏着把小巧的勃朗宁手枪,是陈立夫秘书上周亲手交给她的。校工老张蹲在槐树下抽烟,对厨房帮工嘀咕:"看见没?棺材里那具尸体右手缺了三根手指,可韦专员明明......"话没说完就被穿中山装的人拽走了。 三个月后,军统交出了豫东三县的缉私权,戴笠在日记里写:"豫西之事,如刀尖舔血。"而南京中央政校的新生名单上,多了个叫韦明远的十七岁少年。历史老师上课时说这是民国版的"赵氏孤儿",被校长赶紧打断:"慎言!慎言!"窗外,初夏的知了叫得人心烦。

0 阅读:288

猜你喜欢

自由的吹海风

自由的吹海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