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燥人间七月天,热烈来的汹涌,来的绚烂,满城芳菲来不及尽收眼底,雨来了。 滴答…滴答…滴答答·…夜色下的雨,一声声,惊破几百合,敲打在廊下。 长天,短夜,暮光渐浓。 关门,开灯,家里满是金沙一样深埋的静,拿一本书,把自己甩在沙发上,夜读,正是好时候。 外面清泠泠的雨在空气中泛着花雾,打在地上还能蒸腾起朦胧的暑气。 花影飘摇,雨意婆娑。 我很想在茶余饭后,趁老三不在,沉浸在故纸堆中,随意捡几许文字。 不拘从哪一章哪一页看进去,慢慢地浏览上几页。 亦能“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渐渐找回内心的一种坦然,自在和宁静。 可惜,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我才翻了一页,脑子嗡嗡炸响像千百只公蜂汹涌回巢的声音,由远及近冲刷着大脑。 眼前一阵迷离,呕吐的感觉从胃里顶起,太他大爷的难受了。 我扔下书,起身,走到窗边,看雨打窗棂,侧耳倾听雨中的音乐。 雨有音,沙沙的声音,柔和、细腻,像小时候精心饲养的春蚕,蜿蜒蠕动吃着桑叶的声音。 雨亦有形,看细雨斜飞。一条条,如线,如丝,织就一幅水墨山水,画面上三三两两线条在灯光中闪烁摇曳。 脑子瞬间清明了,一切不适感一扫而空,返回书架旁,青藤一样爬满墙的书,散发着纸墨的清香。 几个书柜子的书,古往今来都有,肩并肩、手拉手,或斜倚或直立,亲亲密密结结实实地挤在一起。 许久未动,落了尘,我找了块干净的布,一本一本地掸尘,擦拭。 就像穿越时空,走近李清照,走近林徽因,走近张爱玲,走近雪小禅,听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欢笑。 看人间四月天里柴米油盐中飘游着风花雪月,任细细碎碎的喁喁低语在眼前在耳边在鼻端。 不能看书就神游吧,管他汪曾祺还是菜根潭记,管他借我一生还是红楼一梦,仔细地掸去每一粒尖埃,再默默地放回原位。 轻轻地对这些文化瑰宝说一声,对不起,老兄们,你们进错了门,冷落许久了。 这是个不爱读书的家,老三大字不识半斗,他喜欢眼前花花绿绿的刺激,明艳艳的盛放。 凯凯从小不爱读书,后来被迫读的都是工具书,对文学他一窍不通。 我呢,喜欢指尖捻花,银碗里盛雪,任文字妖娆绽放在眼前,可惜,不知为何,上天惩罚我,一看书就头疼。 在角落里翻到一本书,书页已泛黄,书边已打卷,打开扉页,熟悉而陌书的钢笔字,漂亮而筋骨必现,翻的是书,走的是路,人静如磐,心安如玉,唇齿生香。 这本书,我曾经翻了不下十遍,字字皆生津,那是我的一段青春,不知送书的人,如今可安好?
最燥人间七月天,热烈来的汹涌,来的绚烂,满城芳菲来不及尽收眼底,雨来了。 滴答…
菜鸟先飞撞大树
2025-07-07 08:36:29
0
阅读:0